李娟:那葵花地的絢爛,是這世上最美的色彩

有些文字不是隻有文筆才能寫出來的,至少李娟的不是!


文/餘大滿 (今日頭條號:餘大滿書房)

李娟,不知道中國14億人中有多少人會擁有這樣普通的名字,但是阿勒泰的李娟確實唯一的。李娟的文字也是普通的,每一段話,每一個句子甚至每一個用詞都是那麼自然,但是這些文字一旦出自於李娟的筆下,就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一切都不再那麼簡單。

我一直記得《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裏的李娟,她的筆下每一件事物都被賦予自己的生命和特點。無論是河邊的柳樹林、喝酒的人、以及她們家自己開的裁縫店,都有着值得敘述的故事。也許這就是李娟,她能從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不一樣的亮點,能將平凡的生活過得有點不平凡。

我筆下的阿勒泰的是美麗的,她的文字也是美麗的。平平淡淡地描繪,不帶有一絲塵世的俗念。有人曾經讓李娟一定要保持作品的純真,不要受城市與現實的“污染”。而李娟自己卻說過:刻意保持純真,這本身就不是一件純真的事吧?而真正的樸素也用不着去“保持”的。

這也許就是真正的李娟,純真本身就是她自己,就是她的作品,就是那個美麗的阿勒泰。

我一直認爲這部《遙遠的向日葵地》其實也就是阿勒泰系列的延續,李娟同樣用白描的筆法,通過一篇篇散文記錄他們家種植向日葵的經歷。我只能說這一切都並不順利,結局也不算完美。一家人歷經旱災、蟲災,終於在第三年獲得豐收,而就在那裏李娟的叔叔突發腦溢血,中風癱瘓,自此她們家再也沒有種過地了。

這個故事並不完美,但這就是李娟經歷的現實。在書中,她並沒有呈現自己家庭的變故,而是將全部的筆調都是付諸在向日葵地的耕耘之中。他們對這土地始終充滿了希望,所謂“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棄強一點點。

這一本不算太厚的書裏記錄了那些與城市喧囂相比不一樣的人和物:辛勤勞作而又倔強堅強的母親;年老多病終而離世的外婆;喜歡鬧騰到處叼鞋玩的狗狗醜醜,膽小怕事的狗狗賽虎;還有各種雞鴨鵝,當然最主要的就是日漸繁盛,卻又被鵝喉羚摧殘,毀了再種,種了又毀的九十畝葵花地。

李娟筆下所有事物看起來都是那是平平淡淡,卻又不那麼簡簡單單。我們總是抱怨生活中沒有美好的東西,沒有值得記錄的事情。殊不知,很多美好很多值得銘記的東西一直就在我們身邊,而我們不會發現,不會感知。

我在李娟大部分作品中都看到過她的母親。有時候,你也許會覺得她纔是李娟筆下真正的主角。她經營着被反覆摧毀的九十畝葵花地,她能在葵花地裏赤身裸體地幹活,她能冒雪去探望住在阿勒泰的女兒而那時身上還負着大大小小四個包。她是一個性格堅毅女人,她總是能夠完成那些看似無法完成的東西。

她能將兩根三米長的樹幹帶上班車,甚至導三趟車;她能在一個路口等半天班車,直到被告知班車在路上損壞了,而她第二天繼續在同一個地點等待;她能夾在幾十戶人家中開一間裁縫鋪,而這裏同行就有五六家。這就是那個性格堅毅的女人,在李娟的筆下,我們一直覺得她還在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裏繼續每年的耕種。

我一直認爲:如果沒有李娟的母親,也許沒有這九十畝最終收穫的葵花地,也許沒有李娟筆下的希望還有後來的遙遠。

李娟曾說過:她最擅於離別,而我媽最擅於到來。她也曾認爲:自己從來不曾認同過我媽的人生選擇,同樣,我媽也對我的人生表示懷疑。這是一對性格迥異的母女兩,或許就是這迥然不同的性格才成就了李娟對生活的熱愛。母親堅毅甚至有些倔強的性格,讓她的生活總是在漂泊,總是在改變。這種漂泊從來就沒有停止,這種還在經歷着更多的動盪。

向日葵象徵着陽光和希望,這就是這本書給我們最爲貼切的感受。這也是李娟筆下的向日葵地,也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樣子。向日葵地本來就很美好,這是它本來的樣子,那向日葵地的絢爛,應該就是這世上最美好的色彩。

李娟筆下的世界有孤獨:“等待是植根於孤獨之中的植物吧,孤獨越強大,等待越茂盛”;有堅強:“我僅有的力量只夠用來掩飾懦弱,我最大的堅強是繼續不露聲色地生活在家人中間”;還有無奈:“當我小時候我什麼都愛。當我長大了,我忘記了我其實什麼都愛”。

遙遠的向日葵地,其實就是阿勒泰一樣一直是李娟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已經過去十餘年,那裏的生活,那段日子一直植根在她的心中,永不消逝磨滅。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不幸與苦難,卻忘記在苦難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如果可以發現,向日葵地就在我們的身邊。

這是李娟文字,還是那個李娟,從來不會修飾掩蓋自己的情感。她從來只是將自己的生活點滴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向我們表達。有些文字從來不是隻有文筆才能寫出來的,至少李娟的不是。

我們在李娟的文字讀不到妙筆生花的驚歎,但是那份對生活、對大地的熱愛是我們永遠都沒有辦法忽視的。我們就算忘記了裏面的故事,也忘記不了這裏所帶來“美”。因爲,只有美,才能與萬物通靈,絲絲縷縷吸允吐納。只有美才是最真實不過的自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