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怒火引燃的車禍:教會孩子情緒管理是保護孩子的高級形式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當外界環境不足以給到我們足夠的保護時,請不要忘記,能保護我們的還有思想。

10月28日重慶公交車墜江,車上15人無一倖免,車被打撈出來後,撞車視頻公佈了,原因竟是,一名女乘客由於坐過站和司機發生衝突,隨着雙方爭吵升級,女乘客用手機毆打司機,司機還擊的過程中鬆開方向盤導致車輛失控墜入江中。

10月31日瀋陽一輛行駛在路上的黑色越野車,突然加速衝向交通崗附近的人行道,與兩輛機動車和四輛電動車發生碰撞,造成1人死亡,6人受傷。導致車禍發生的原因竟是,駕駛員和女友發生衝突,爭吵中女友用圍巾勒住駕駛員的脖子,致使車輛失控。

因爲不懂情緒管理釀成的慘劇讓人心痛!憤怒的情緒猶如洪水猛獸一般,釀成許多無可挽回的災禍。同樣是開車過程中生氣,這位司機的不同處理方式更值得稱讚。

01

一期國外育兒節目曾經演繹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媽媽獨自開車帶着兩個孩子去郊遊,大的七歲,小的五歲。剛開始兩個孩子有說有笑,但好景不長,汽車剛開出去五六公里,兩個孩子就爭吵起來,邊吵邊向媽媽告狀,正在開車的媽媽讓他們保持安靜,但根本沒有用,不一會兒,兩人居然打了起來!媽媽非常生氣!

她把車靠邊停下,解開安全帶,告訴兩個孩子:“我很生氣!這樣開車很危險,現在我需要下車靜一靜。”於是,就下車了,站在車旁。沒過多久,兩個孩子叫她繼續開車,原來他們在媽媽下車冷靜的時候,就慢慢停止了爭吵,接着爲路上如何不再爭吵想辦法,後來直到到達目的地,他們一路上再也沒有爭吵。

育兒師看了錄像後,誇媽媽的處理方式非常好,問她是如何做到的?她說,小時候她和媽媽發生衝突,她媽媽就會告訴她,我很生氣需要冷靜,然後離開她一陣子。她媽媽離開後,通常她的情緒也會慢慢平復下去,然後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介入孩子們之間的鬥爭,是她剛學到的,這次就用上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的學習就是來自於對父母行爲的模仿。

02

李躍兒老師做客一期訪談節目,說到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是在5歲以前,如果這個時候給孩子足夠多的平等和尊重的體驗,孩子就可以形成一種“自我保護”的思維模式,這樣的孩子會比較不容易受傷。

有個六歲的女孩,幼兒園畢業上小學一年級,開學上學的第一天就遲到了,老師很生氣的訓斥她,她平靜地看着老師,等老師說完話對老師說:“請你不要這樣跟我說話,我明天可以不遲到,可以到你的辦公室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很吃驚,讓她回到座位上坐下。

上課時,她很活躍,不但主動回答問題,而且屢次對老師的講課內容提出質疑。老師認爲她擾亂課堂秩序,就罰她站到講臺上聽課。站在講臺上的她,頻頻引起全班同學鬨堂大笑,老師只好讓她下去了。

放學前老師打電話給她媽媽,告訴了白天教室裏發生的事。回家後,媽媽擔心她會受傷,問她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她高興的告訴媽媽說:“老師對我可好了,安排我到教室第一排聽課,在那個位置可以看到全班同學。”

李躍兒老師說,其實這個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在幼兒園時處理問題的方式:跟別人講話時,需要先聽別人把話講完,有問題可以到老師、園長辦公室找她們解決。

03

同學跟我說起,她的育兒困惑:覺得太嬌縱孩子了,當孩子做錯事時就會打孩子,打完後又後悔,覺得不應該打孩子,弄的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聽了同學的話,我想,這不正是三年前的我嗎?

三年前,六歲孩子想要電話手錶,我給他買了一個小汽車造型的手機,認爲這纔是他喜歡的。拿回去以後,他還是對電話手錶念念不忘埋怨我給他買的東西,出了錢不討好的我,越想越生氣,情急之下,罵了他。孩子很委屈,我也很難過。

後來經歷了生活的變故,開始接觸心理學和家庭教育,開始反思和覺察自己,三年時間,我變了,和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選擇離開他,逃到廁所寫日記。遇到煩心事,儘可能多的想想事情積極的一面。沒有刻意改變孩子,但在我的影響下,孩子的思維方式也在悄悄的發生變化。

今年,給孩子買的保溫水壺,保溫效果不太好,擔心孩子冬天喝不到熱水,跟他起自己的擔心,他說:“這樣正好讓我早早的把水喝完嘛,樂觀點媽媽,多往好處看看。”

丹尼爾·西格爾博士說,爲孩子提供的經歷可以直接塑造孩子正在生長的大腦,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會影響大腦發育方式。孩子的成長環境無外乎學校和家庭,當家長或者老師爲孩子遇事冷靜,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專注於解決問題時,孩子的大腦回路被重塑,就不會被高漲的情緒左右。教會孩子情緒管理,是保護孩子的高級形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