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民》:你聽過夢碎的聲音嗎?

泰國電影《大狗民》大概是我看泰國電影以來看過的最優秀的電影了,可能這個優秀並沒有之一。它用最美好的鏡頭語言和故事,講了一個特別不美好的現實。可以說,故事有多美,現實就有多殘酷。泰國人真的挺善良的,如此戲謔嘲諷的故事,他們也能講的特別美好,特別歡樂,似乎,人生就像輪迴轉世,此一時彼一時,高潮低谷,自有定數,而這個定數,就是屁民們狂歡,有錢人繼續有錢。

表面上看,《大狗民》講了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們進城打工的故事,通過青年帕的工作經歷,戀愛經歷,社會奇遇三大篇章勾勒出一副打工階層悲哀固化的社會現實。泰國社會的階層固化是非常嚴重的,更可怕的是,每一個階層都非常接受這種固化,從思想和信仰兩方面的接受。

信仰上,泰國由於信仰小乘佛教,他們認爲自己當下的現狀和輪迴轉生是息息相關的,一切的當下都是輪迴註定的產物,不需要掙扎也不需要忿忿不平,只需坦然接受,快樂享受就好。《大狗民》用了3分鐘的MV式的手法來講了泰國人眼中的生命輪迴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它濃縮了非常大的時間跨度,又包含了佛家‘一花一世界’的時間概念,也就是說,也許在我們看來生命由生到死的跨度是80年,而對於一個昆蟲來說就只是1天,對於水稻來說就是一季,那麼,在生命的輪迴就會在這些其他的‘時間’裏移動,在某一刻,作爲人的青年帕和輪迴爲壁虎的‘奶奶’相遇了。在他們看來,如今所處的‘階層’是輪迴結果的一種,並非靠‘努力’能夠解決的,所以都比較安於現狀,可能有錢人下一次輪迴就會變成一棵草,自己窮,下下個輪迴就會變成一個有錢人。抱着這種希望,泰國人才能生存的很快樂。

思想上,青年帕沒有夢想,只是順着自己的心情而活,單純而善良,沒有大的慾望,靠着自己的本心筆直的活着。這樣一個善良的小夥子,竟然被一個不知天高地厚,把無知自詡爲夢想的女孩嫌棄,這個女孩呢,沒有什麼知識與文化,只盲目的追求那個自認爲崇高的夢想,最後,還是被世界無情的拋棄。他們一個根本看不到向上的階梯,一個以爲自己看到了階梯卻跌的很慘,他們代表了泰國的年輕人的兩種狀態——沒有追求和過度追求。這種狀態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沒有追求一輩子,過度追求過後再也不想追求。這兩種思維都讓那些年輕人在變老時階級固化,人生缺乏可能性和改變。

所以,你看似電影裏是一個一無所有唯有一顆真心的男孩的愛情故事,其實,它還是在陳述着整個社會存在的問題。泰國社會的階級固化由來已久,信仰問題就不提了,思想問題呢,其實也普遍存在於全世界的年輕人當中。

有的沒有追求,盲目的活在當下,有的盲目追求,迷惘的面對當下。沒有誰的青春是敞亮的。北漂光漂如此,泰國的曼漂也是如此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童話和美好。

可是,爲什麼《大狗民》卻仍舊用童話的方式講完了全片呢?全因爲男主最後點題的這段話:

生活有有太多的不如意,多的讓我們忽略了它其中的點滴美好。

話說的很好聽,場面也很感人,也許這就是普通人之間的小小幸福吧。畢竟,你追求不了夢想,甚至擁有不了夢想,也無法成爲自己想要成爲的那個樣子,不如擁抱當下的一點點小小的美好,畢竟,還有一個人真心愛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全天下的女孩都是這樣——在一開始的時候心比天高,直到懂得自己命比紙薄,纔會接受真愛,在這個之前就只是嫌棄那些除了真心一無所有的人,跟他們從現實談到理想,再談到未來和孩子,但是就不談及自己當下的現狀,是不是和麪前的這個男人一樣,也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狀態,都是天涯淪落人,你裝什麼洋蒜?

一個夢碎的人是什麼狀態呢?也許就是過往粉飾的太平,最紅還是變成了它破敗的樣子。

在《大狗民》的內裏,就是一個究極的毒雞湯。它拼命講述着一些有夢想的人最後夢碎的樣子,還有一些沒有夢想的人如何過日子。

其實,所有美好的嚮往,對於狗民(普通人)來說,結局再沒有比北島形容的更好: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

是的,晶晶就是經歷了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怕的過程,她一直拿着那本白皮書,以爲抓到了夢想和命運,最後,其實也就只是因爲她看不懂而已,命運和夢想不過就是那些俗氣而荼蘼的詞彙而已。

還是這些大媽說的最實在:

有時候不是格局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既然都是《大狗民》,又何必妝模作樣?


《大狗民》的其他暗示和嘲諷:

青年帕每天坐着同一個大叔的摩的去上班,這個大叔開場不久就死了,變成鬼,因爲太愛摩的這份工作而繼續載青年帕去上班。這裏導演想要講的是,你放不下你熱愛的工作,你不過就和行屍一樣,每天重複着自己可怕的人生。

尾巴在這部電影裏有着非常有趣的象徵:開頭青年帕的奶奶跟他說:去了曼谷找到工作了就有尾巴了。這是上一代人對於‘進步’的理解,從農村到城市生活,就是進步了;

後來女青年帕對青年帕說:其實你找到工作也長不出尾巴的,只有達官貴人纔會有尾巴的。這是城市人對於尾巴的理解,有錢有權有名纔是尾巴。

最後,整個城市的人都有了尾巴,只有青年帕還是沒有尾巴,於是他成了名人。這裏說的是社會人和媒體的獵奇心理。

而我們再想想,尾巴是做啥用的呢?我們再看看奶奶開頭的笑容,其實,奶奶更多的想說的是——你去城市打拼,就放棄做人了,要去做狗搖尾巴去了!而到了城市裏,這種人連搖尾巴的資格都沒有,只有達官貴人才有資格搖尾巴,做狗的資格都沒有,是不是特別毒雞湯的表達?

而當這個城市所有人都學會搖尾巴了,那個不搖尾巴的人就要被捧起來!諷刺吧。

女主角的家,在還有夢想時是有粉飾的藍色。在沒有了夢想之後就恢復了原裝,破舊老氣。

— END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