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

北風颳晴了北京的天空,早上出門時,便看到了亮閃閃的星星。

今天是臘八。

也許是不能回家過年的緣故,我對年下的節日變得異常敏感和關注。早好幾天就開始惦記着過臘八了。

臘八在縣城裏的小鎮上,是年的開始,過了臘八,人們就開始爲過年作準備了,迎接新年的鞭炮聲也會不時響起。現在還記得幾句順口溜“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小孩兒小孩兒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

小時候,臘八是個不放假的節日,而且正面臨着將要到來的期末考試,臘八從來是被我忽略的。但老媽總是記得。她每年都會有煮臘八粥和醃臘八蒜,香香甜甜的粥和日漸變綠的臘八蒜,成了我對臘八最深刻的記憶。

臘八粥,具體是哪八樣,我現在也說不清楚。大米、小米、江米、紅豆、紅棗、綠豆、黃豆、花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並不是每年都有,家裏有些什麼便放些什麼,即使湊不齊這八種,熬出粥來也一樣是熱乎乎、香噴噴的。

我的家鄉一般都是早上吃粥。臘八早上,老媽會起得比平時更早,把這些已經淘洗好的原料下到鍋裏,要熬一個早上。具體的熬粥過程,我並不知道,因爲我起牀的時候,粥已經熬好了。回想起來真是汗顏,上大學離家之前,我甚至都不會煮一碗粥,自己過日子時,做一碗玉米糊糊,都要打電話回家問。

粥出鍋了,粘稠的淡紅色,每個米粒都鼓脹着,冒着絲絲熱氣。家人先是不能吃的,要先給祖先和神明吃。老媽會把粥盛到一個碗裏,用筷子把粥甩到院門和屋門的門框上、竈臺上貼着的竈王爺貼上,還有院裏牆上貼的“天地牌位”上。至於爲什麼要用筷子蘸了粥甩上去,我沒有問過,彷彿一切就應該是這樣的,我從小到大每年都是這樣的,我沒有懷疑過也沒有好奇過。甩到門框上的粥粒很快就會在寒風中風乾,被濃濃的汁粘住,這會一直保留到年三十。貼對聯時,會用一把大笤帚清掃一下門框,粥粒有些被掃掉了,有些牢固的,就被覆蓋在了對聯下面,年復一年。

敬過了神明和祖先,我們就盛上一大碗粥,吃了起來。粥很粘稠,極能保溫,看着已經沒有熱氣,其實裏面還是燙得很。有時候着急上學去,便會轉着碗邊吸,還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來。不急的時候,就會用筷子把拉,看看裏面都有些什麼東西。我最愛吃花生,要是能趕上有葡萄乾或者核桃仁,會更興奮。先把這些挑出來吃了,再吃剩下的,吃不到一半就忍不住想把筷子伸到鍋裏去找更多的花生或者葡萄乾,於是偷偷的把自己碗裏的粥倒出去一些,再去盛新的。我的剩粥幾乎全部轉給了爸爸,爸媽還會從自己的碗裏撿出我想吃的放到我的碗裏。根本不用就什麼菜,也不需要再吃主食,一大碗粥吃下去,身體便熱乎乎的舒服起來,在冬天寒冷的教室裏,臘八粥實在是禦寒的食物。

醃臘八蒜也是臘八的節目之一。這個節目我是全程參與的。先從蒜辮子上揪下幾頭蒜來,放到一個小小的笸籮裏,端到屋裏炕沿上,我和媽媽兩個人一邊瞎聊天一邊剝蒜,不一會兒,小笸籮裏就只有輕輕的蒜皮了。白白胖胖的蒜掰被裝進一個洗乾淨的玻璃瓶子裏,倒上事先買回來的醋,醋要淹過蒜,然後蓋上瓶蓋,密封起來。過不了幾天,這些白生生的蒜就會變成翡翠一樣的綠色。這蒜到過年時,就醃透了,大魚大肉之餘,吃上幾顆,祛油解膩,非常爽口。工作之後,我便沒有機會親手醃製臘八蒜了。

……

這篇未完的舊文寫在第一個不能回家過年的臘八。10年的光陰匆匆而過,真的只在眨眼之間。

母親於去年離世,此生再吃不到媽媽熬到臘八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