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窮當做打孩子的藉口

年前,一段網絡視頻火了。

1月31日,江西南昌的地鐵裏,一個年輕母親,在大聲打罵自己的孩子,孩子看上去只有4、5歲的樣子,一巴掌下去,孩子一個趔趄。視頻經過剪輯,我們不知道母親打罵了孩子多久,但從周圍環境來看,在地鐵車廂裏在打罵,在地鐵站臺上還在打罵。


一張5元的車票,因何引起年輕女人那麼大的憤怒?據母親自述,打孩子的原因是孩子把車票玩丟了,而她與孩子父親,長期分居,一個人帶着孩子生活艱難,收入只有一個月900塊錢。5元的車票對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急了所以纔會打孩子。


這條視頻有一條點贊很高的評論:“心酸,這位媽媽肯定不是故意打孩子的,貧窮真的會使人絕望抓狂而窒息。”

可是,善良的人們,

因爲貧窮,就可以打孩子作爲發泄嗎?

因爲貧窮,打孩子就應該被原諒嗎?

南昌地鐵裏被打的男孩,或許會隨着成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母親的心情,原諒母親的暴怒,甚至忘記這次的打罵。

而江蘇的一個9歲男孩已經沒有忘記和原諒的機會了。

就在不到一個月之前,江蘇泰興,一個9歲的男孩因丟失手機而命喪親母之手。毒手打死親生兒子的母親,也是哭訴,孩子的爸爸長年不回家,不給一分錢生活費。孩子十分依賴她,經常說一個人在家害怕,媽媽能不能不上班陪他。“不上班怎麼有收入,沒有收入生活怎麼辦?”

這樣的新聞何其相似,這樣的新聞何其令人心寒。

是貧困,讓母親,這個原本溫暖無比的名字,變得暴虐異常嗎?

美國有一對華裔夫婦開了一家中餐廳,因爲女兒不聽話,母親陳某便暴力相對,女兒被打死後,夫婦兩人將女孩屍體裝進了一個廚房容器內,並用食鹽覆蓋,藏在了餐館冰櫃裏,然後報警孩子失蹤。警方很快鎖定了夫妻二人爲嫌疑人,小女孩的屍體也很快被警察找到,警察認定小女孩是被母親陳某右拳多次重擊頭部,造成的死亡。

聽上去殘忍無比的故事,我們更希望這是個恐怖電影,然而,生活就是這樣比電影還現實。

能開中餐館,不算窮吧。那麼讓她對女兒痛下狠手的原因是什麼呢?

據報道,陳某去美國原本是爲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面臨的是中餐館經營的壓力,繁重的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因此纔會對女兒使用暴力。

對孩子的暴力總是會有原因。

貧窮!生活壓力!親人反目!夫妻失和!

似乎找到了這些原因,暴力行爲就有了可以被諒解的理由。

可是,這些都只是藉口。

無論是貧窮,還是夫妻反目,無論是個人情緒失控,還是生活壓力,導致了負面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需要發泄,無辜的孩子就成了那個發泄口。儘管他根本不是導致這些負面情緒的原因。

作爲父母,打罵孩子,有一種天然的、心理上的優勢,“我生的”“別人管不着”“我打你是爲你好”,這些認知抵消了他們打人時的罪惡感。

更重要的是,打罵孩子,付出的代價、成本最低。試想,去打罵一個成年人,沒人會承受你的打罵,勢必會引發對打對罵,誰輸誰贏,尚未可知。可是打罵孩子,就不會,孩子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他體力上、智力上天生弱勢;他情感上依賴於父母,自然認爲父母本是他最親的人;他更談不上社會經驗;許多遭受暴力的孩子跑都不會跑。當一個歇斯底里的大人,揚起手,打向他的時候,他只有承受。

打完、罵完,情緒宣泄完了,可是,問題還在!

貧窮還在!生活壓力還在!親人反目還在!夫妻失和還在!各種各樣的難題還在!

幼小的孩子還會犯錯。誰能保證自己一生不犯任何錯誤?

下一次的犯錯,是不是又是一次打罵的開端?!

那些因爲窮,就去諒解父母打孩子的人,收起自己的同情心吧,對這樣行爲的理解,也可能意味着,對這樣行爲的認同,甚至對這樣行爲的模仿。

窮,從來就不應該成爲打孩子的藉口!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