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那些嬌豔卻野蠻生長的顏色(二)

迎春花

迎春花,別名迎春、黃素馨、金腰帶。種植廣泛,湖邊、溪畔、橋頭、牆隅,或於草坪、林緣、坡地,房前屋後皆可尋見。迎春花如其名,冬末至早春先花後葉,枝條披垂,花色金黃,葉叢翠綠,如料峭早春裏的一面花牆、一襲花瀑。從古到今,有無數的文人墨客爲迎春花吟詩作詞。

唐白居易做《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憑君語向遊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唐代令狐楚的《遊春詞》: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

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宋晏殊的《迎春花》:

淺豔侔鶯羽,纖條結兔絲。

偏凌早春發,應誚衆芳遲。

宋韓琦做《迎春花》:

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衝寒折嫩黃。

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劉敞做《迎春花》:

穠李繁桃刮眼明,東風先入九重城。

黃花翠蔓無人願,浪得迎春世上名。

宋詩人董嗣杲作的《迎春花》

破寒乘暖迓東皇,簇定剛條爛熳黃。

野豔飄搖金譽嫩,露叢勾引蜜蜂狂。

萬千花事從頭起,九十韶光有底忙。

歲歲陽和先佔取,等閒排日趲羣芳。

清代詩人葉申薌的《迎春樂·迎春》:

春光九十花如海。冠羣芳,梅爲帥。斯花品列番風外,偏迎得,春來賽。未有花時春易買,笑還佔、中央色在。誰與賜嘉名,爭說道、金腰帶。

關於迎春的花詩詞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料峭早春,花報春來。黃花翠萼,凌寒而開,撕開冬季的暗沉,點燃了朝氣蓬勃的春光世界。這些詩句描形繪色,正是對迎春花自然生動的寫照。

因迎春花不畏雪雨風寒,先百花而放的特性,詩人往往以花喻人或自喻,詩句中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不與羣芳爭豔的傲然之氣。


蜀葵

蜀葵,別稱一丈紅、大蜀季、戎葵。莖稈挺拔,葉翠花豔。盛夏而花,燦爛熱烈,形態優美。蜀葵所植之處,總是一派繁華景象。

南北朝時,宋文學家顏延之以《蜀葵》題詩,贊曰:

井維降精,岷絡升靈。

物微氣麗,卉草之生。

喻豔衆葩,冠冕羣英。

類麻能直,方葵不傾。

唐徐寅筆下的《蜀葵》

劍門南面樹,移向會仙亭。

錦水饒花豔,岷山帶葉青。

文君慚婉娩,神女讓娉婷。

爛熳紅兼紫,飄香入繡扃。

唐詩人陳標的《蜀葵》

眼前無奈蜀葵何,淺紫深紅數百窠。

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

南宋陸放翁的《秋光》中,蜀葵花叢,蝶飛蜂舞:

小圃秋光潑眼來,老人隱几興悠哉!

翩翩蝴蝶成雙過,兩兩蜀葵相背開。

雨足疏籬引荒蔓,人稀幽徑長新苔。

貧家竈冷炊煙晚,待得鄰翁賣藥回。

清代詩人呂兆麒的《蜀葵》,色彩明麗。

昔向燕臺見,今來蜀道逢。

薰風一相引,豔色幾回濃。

翠幹抽筠直,朱華剪綵重。

傾陽曾有願,莫認木芙蓉。

明代楊穆的《西墅雜記》記述:成化甲午,倭人入貢見欄前蜀葵花,不識,因問之,題詩云:

花如木槿花相似,葉比芙蓉葉一般。

五尺欄杆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

又因蜀葵朝開暮落,詩人在蜀葵中感傷光陰難留,一去不可追。

唐詩人岑參做 《蜀葵花歌》,詠之: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牀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不同人的眼中,蜀葵有着不一樣的意味。有人愛其色彩,朱華彩重,可與牡丹爭色、有人顧花自憐,人老不如花。然而,不管人們看法如何,蜀葵都自顧自的開放着,明豔豔、熱烈烈,繁花如錦。

古詩詞中那些嬌豔卻野蠻生長的顏色(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