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福利哪國強,瑞典怎能不稱王|從瑞典錫格蒂納小鎮聊開去

這個小鎮太過清淨,週日上午十一點除了超市開着,商店都門窗緊閉,街道上空無一人,遊客中心的大門上赫然寫着中午12點開門。本想把大件行李放下輕裝上陣,無奈只能揹着大包沿着主街隨意溜達。

穿街過巷,綠蔭和鮮花的掩映下是一排排色彩鮮豔的小木屋。小鎮主體面積不大,但鎮內隨處可見歷史的滄桑。有18世紀的市政廳和古街道,幾座古教堂遺址,有的剩下斷壁殘垣,有的廢墟保存相對完整。走累了,我坐在一片墓地旁邊的椅子上休息,順便拿出手機查小鎮的歷史。

錫格蒂納(Sigtuna)於公元980年建立,是瑞典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是最早的首都,是風景如畫的中世紀小城……總之,扣着一大堆頭銜。小鎮古香古色,就和很多的歐洲小鎮一樣,至今仍然保持着當年的風貌。

正午的陽光剛好照在維京人留下的符文石上,蛇樣的圖形充滿神祕。我想起當年稱霸海上的北歐海盜,和他們的傳說。

閒逛到河邊,才發現原來鎮子裏幾乎所有的人都集中在這裏。沿河的健行道上人們或自己,或以家庭爲單位散步,遛狗,跑步,騎車。發現瑞典人真是喜歡運動。剛纔從機場做579巴士過來的路上就看見鬱鬱蔥蔥的馬路邊上有條健行道,不少人雙杖而行,還有大長腿矯健的跑步身影。雖然我不是女的,但還是看的着了迷,腿真長啊,個子真高啊,外型真帥啊,好像電影明星啊,跑起來真好看啊。難怪之前老婆說去了斯京你會自慚形穢的,好吧,我不得不承認了這個事實。

還有不少奶爸推着嬰兒車,拉着狗,好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後來在斯德哥爾摩的不同地方都看見類似情景,都是爸爸帶娃,媽媽或不見蹤跡,或空手在旁邊跟着。貌似在中國正好相反,我們這裏都是媽媽帶娃居多。開始還一直想不明白,後來跟幾個同事聊天就清楚了原委。

他們走路平緩,每個人臉上都掛着笑容,好像沒有任何憂愁。猶如梅拉倫湖的水波,隨風一般自由盪漾。記得在某本雜誌看過,瑞典人在全球幸福指數排名中連續多年位居榜首。看來,所言非虛。

深入瞭解就知道,瑞典人幸福指數的基礎是其享譽全球的社會保障體系。免費醫保、免費教育就不說了,還有老年津貼,兒童津貼(瑞典語叫barnbidrag,指從孩子出生起到16歲,每月政府會給每個小孩發放1250Kr)。衆多的福利中,最令人髮指的是父母共享490天的超長產假(相當於1年3個月,父親母親都可以休),休假期間拿工資的80%,簡直不要太爽。由此,在斯德哥爾摩街頭,經常看見推着嬰兒車的爸爸也就不奇怪了。

這讓不少外國人眼饞。反觀我們自己,恐怕有生之年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了。歐洲的福利都比不上,更不奢求與北歐這五個世界上最高福利的國家相比了。

這些福利固然令人羨慕,但讓旅行者更爲感動的是,瑞典細緻深入的人文關懷。這種關懷,更多的體現在殘障人士和兒童身上。專門的盲道和特殊修建的臺階。幾乎每個商場都有兒童的活動區域,嬰兒哺乳室,廁所也有爲嬰兒換尿布的臺子。

這在很多如中國一樣的欠發達國家比較少見。不過這絕對可以理解。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如何能比呢?人在生存面前,哪有什麼道德和尊嚴可言。

一個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卻幾乎看不到高樓林立。走在街上也沒有那種追逐金錢的氣息,瑞典人更平和、隨心和自由。青旅的前臺Tomas帶我們一干人working tour的時候,這樣介紹自己:之前做工程師幾十年,後來喜歡上了戲劇,進了劇場打雜,同時自己開始嘗試寫劇本,先後寫了超過10部,有2部還登上了舞臺,現在沒事兒就在青旅幫忙,兼做tour guide。

看樣子,他年齡大概不到五十歲,過着我們很多人都羨慕的自由生活。Tomas說在瑞典不會有太多的經濟壓力,所以一輩子可以由着性子來過自己的一生。他女兒今年入大學,選擇了藝術史作爲專業,只是因爲喜歡與興趣,就業什麼的壓根沒考慮。

確實,這點我深有體會。那我就職的瑞典公司來講,經常可以見到五六十歲的瑞典工程師,依然兢兢業業,和20多歲剛畢業的小夥子們一起排除故障,做着最基層的活兒。在國內這是不可想象的,沒有人願意寫一輩子程序,滿頭白髮還揹着電腦跑到客戶機房熬夜升級。每個人都想着升職加薪,不甘一直處於底層。想起之前在一家民企工作的時候,我們公司和瑞典公司一起競爭一個項目,我們支撐的工程師都是年輕人,對方背後站的很多是白鬍子老頭。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差距,也許只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我只知道這不是追求上進的問題,而是自由選擇的問題。

注:文中所有圖片均拍攝自瑞典小鎮錫格蒂納


感謝大家持續關注我的旅行專欄,跟着鵬叔一起遊世界旅行遊記攻略集錦持續更新中:按國家分類,帶給你更多精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