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頓:易北河上的明珠|德國

古今中外,經歷災難戰爭洗禮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但從來沒有一座城市能如此耐下性子,用足夠多的時間、耐心和精力來修復它的建築和古蹟。

新與舊,黑與白,殘破與完好,透着冷酷又和諧,強烈的反差映襯出難以言說的創傷美。

把歷史刻在未來裏。這就是曾經飽經戰火的“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德累斯頓。

1945年2月13日晚,月朗星稀,易北河靜靜流淌,德累斯頓尚在沉睡。突然,防空警報刺破夜空,一枚枚炸彈如一串串斷線的珍珠撒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化成碎片,燃起天火。這場空襲一直持續到15日,美英空軍的戰鬥機才飄然而去。

這三天裏,幾千噸烈性炸藥被投放,上萬人平民死亡。德累斯頓內城幾乎被徹底摧毀,城市中心90%的建築被夷爲平地。聖母大教堂卻奇蹟般的挺立,直到飛機離去才轟然倒塌,似乎象徵着什麼。

這座藝術文化名城就這樣被慘遭蹂躪,沉寂多年。想起許多歷史名城都毀於戰爭,不禁唏噓。無論是雅典還是巴格達,人類爲什麼如何殘忍。

當時正值二戰尾聲,盟軍爲了打擊德軍戰士最後的銳氣,儘早結束戰爭,於是挑選了這座尚未經歷過轟炸的德國第二大城市。對於這場戰爭的正義性,至今仍有爭議。有學者說,這是一場針對平民的襲擊,是戰爭罪行;反對者則說,德累斯頓轟炸真正打擊了德國的軍事力量。有一點確鑿無疑的是,倒黴的永遠是老百姓。

二戰後,德國斯頓成爲東德一部分,是主要的工業城市。在蘇聯的主持下,重建工作開始,以共產主義現代化的方式——推倒重來,不少遺蹟被拆毀,還好有很大一部分得以保存。對了,普京在這段時期曾在這裏當克格勃。這是在當地一本旅遊雜誌中偶然翻到的。

兩德統一後,歷史建築的修復和重建才真正開始。利用現代電腦和3D還原技術,聖母大教堂是第一座依照原樣100%在原址重建起來的建築,其中45%的石料從過去的殘垣斷壁中來。現在你在門口參觀時,可以清晰看見歷史的痕跡,煙熏火燎的黑色碎石磚一塊塊嵌在黃褐色的外牆上,構成斑駁的二戰回憶。

從廢墟中走出來的聖母教堂如今是德累斯頓的地標,也是當地人的精神歸宿。我去的時候剛好趕上一場彌撒,正午的陽光穿透多彩的玻璃窗,如射燈一樣打在人們身上。祭壇上瑪利亞的臉在蠟燭微弱的照亮下,顯得越發溫柔。周圍很多基督教徒在低頭祈禱,遊客很多,但並不嘈雜。管風琴悠揚響起,這是大師巴赫曾經演奏過的,我仿似聽見200多年前的讚歌。

教堂內部空間宏大,圓頂,白、藍爲底色,金、粉點綴期間,越發襯托出裝飾的華麗。這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本來麼,德累斯頓就是巴洛克風格的知名城市。

“文化可以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和定義標準。 有一種非常簡單,那就是“德累斯頓”(Dresden)。”

這座城市擁有大量壯美而華麗的文化遺產,讓來訪者無不屏氣凝神、歎爲觀止。 不僅有名勝“三巨頭” —— 茨溫格宮 (Zwinger)、森珀歌劇院 (Semperoper) 和 聖母教堂 (Frauenkirche),還有布呂爾平臺 (Brühlsche Terrasse)、國都王宮 (Residenzschloss),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國家藝術藏品座博物館。

個人以爲不容錯過的地方,首推綠穹珍寶館和歷代大師畫廊。

綠穹珍寶館爲歐洲現存規模最大,收藏價值最高的皇家珍寶館,展出了薩克森歷代皇室收集的金銀器,珠寶王冠。舊館不許拍照,通過嚴密的安檢,就好像進入了武俠小說中神祕的寶藏密室。聽着耳機中的中文講解,看着令人眼花繚亂的寶貝,大氣不敢出,生怕驚動了阿里巴巴。各種顏色的珍寶真是亮瞎眼,走出館,我還意猶未盡跟kk感嘆,要是咱有一件,估計這輩子就夠了。

新館是需要另外買票的,也有講解機。相比舊館,地方大了不少,而且可以拍照。如果跟着講解聽一遍,沒有三四個小時下不來。說實話,我有點詞窮來形容這些奢華珍寶,只是驚歎歐洲皇室的奢靡生活。衆多寶貝中,印象最深的是“莫臥兒王朝皇帝的生日慶典”,點綴着各種金光閃閃的寶石,做工之精細,歎爲觀止。

歷代大師畫廊則是茨溫格宮的一部分。喜歡藝術的你絕不可錯過。你知道的繪畫名人,這裏幾乎都可以找到。拉菲爾的《西斯廷聖母》是鎮館之寶,還有提香的《納稅銀》,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還有很多倫勃朗,丟勒,波提切利等衆多大咖的名畫。我不懂美術,也真真的大飽眼福了一把,覺得不虛此行。

異域的國家或城市在信息完全透明的現在,很多時候並不能帶給旅行者太多的驚喜。但德累斯頓無疑是個例外,儘管之前已經充滿了想象。

這顆易北河上的明珠,在今天更加耀眼。走近她,我也成了擁躉,逢人就推。

備註:老照片來自網絡,其他爲鵬叔拍攝


感謝大家持續關注鵬叔,跟着鵬叔一起遊世界。讀書、旅行、投資盡在把握。旅行遊記攻略集錦持續更新中:按國家分類,帶給你更多精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