簕山古漁村

簕山,這個簕字查了字典才知道怎麼念,而到了漁村發現有一輛從樂山來的旅遊大巴,從樂山到簕山,爲的就是一個樂字。


從防城港到簕山漁村,三十多公里,遇到一位樸實的滴滴師傅,來回載我們一家七口最後才收了三百元。他一路上跟我們聊着他纔買一個月的新車,後悔沒有等到另一個型號的車,長寬多3-4公分。

到了古漁村,在村口雕塑擺型拍了幾張,幾步路便到了海邊。村子不大,沿着海邊一彎都是餐宿店,路邊都停着遠道而來的私家車,還有從渝北大老遠趕來的房車俱樂部。來的四川人還真不少,川A、渝B的車牌,比比皆是。

找一家餐飲店,可以喝杯咖啡或熱茶,悠閒地坐在那裏畫一天的畫,這是很樸實的願望,但是尋遍了整個海灣,沒有找到一家做此生意的。

好不容易看到盡頭有家海角七號,有木桌凳,還有秋千弔籃,想必有茶有咖啡。老闆和老闆娘就站在院角,看着我們興致沖沖地進去。開口一問,只有果汁,木有咖啡和茶。老闆娘說,你們隨便坐好了,這裏不強制消費。坐下來,和老闆交談,才明白爲什麼這裏不興咖啡和茶。世代居住在這裏,這個海角七號從2012年就開始了,至於之前嘗試過咖啡和茶,但是喝的人不多,咖啡放不了太久,而茶在這個潮溼的海邊容易潮,所以作罷,還是將更多的精力用於照顧住客。寒來暑往,暑假和節假日人多一些,來的人都是自己帶着鍋碗瓢盆,到九公里外的市集上買菜和海鮮,這裏提供免費的電。這對夫婦,也沒有像別家一樣擴大了做餐飲,只是細心照料着海角七號的十六間小屋,也是他們的宅基地。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藉着這片兒地,還是畫了一幅速寫。


中午饕餮海鮮,沙蟲看着噁心,吃着還是比較脆嫩,蒜蓉粉絲紅貝來了兩盤,算是放開了吃,炒花甲,在這裏成了家常便飯;新鮮海魚,不能少,鯧魚上了桌;其實最好吃的還是蠔煎雞蛋,空盤行動執行得非常徹底。




吃罷,接下來就是玩了,剛好海潮退去,沙灘浮現,挖沙蟹成了一壯景。放眼望去,沙灘上的這些小居民勤奮地打着洞,紛紛忙碌着把沙子裹成球推出來,動一下頓一下,非常有趣兒。想近距離觀察,哪知道蹲下身,這些小居民們立馬縮進洞裏,一切迴歸安寧,只有海的聲音。





礁石,石縫間長滿了蠣殼,整個礁石像是被粘成的塊



這裏,有興致勃勃的姥姥,還有玩飛機的少年,以及速寫繪畫的小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