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火瓢牛肉从马帮江湖到百姓江湖

      猝不及防地2018就要过完了,掰开指头数数,还有25天,然后,我们就要迈日2019。

      时间过得很快,日子来不及记忆。正伤感间,接到朋友来电,“走吧,火瓢牛肉,留住2018。”这是我们之间的密语,好久没见,想念了,就会吃一餐火瓢牛肉,美其名曰留住记忆。

      下班后就匆匆奔往永昌火瓢,朋友早在路边等候,我们今天去的不是往常的青莲火瓢,而是老板新开的永昌火瓢牛肉城区分店,在基德尚都三楼。走老滇缅公路,在去往金鸡、板桥路上的永昌火瓢是火瓢牛肉的地标,也是我和朋友们的最爱。有时碍于路途不便,来回耽误时间,多次游说老板在城里开家分店,已满足大家的味蕾。这下,愿望竟然得以实现,“哈哈,今天得吃到扶墙走再回。朋友兴奋地和我边走边说。”

      朋友告诉我,“如有有一天我失踪了,只有两种可能,身体在旅行,或者灵魂在旅行”。我告诉她,“如有有一天我失踪了,只有两种可能,我被埋葬在美食里,或者灵魂被美食埋葬。”“你看,我是个没用的人,在美食面前会双手投降一万次的人。你一呼叫,我就奔腾出来了。”

      嬉笑间 ,到了店里。点了一锅火瓢,微辣,再要了店里的招牌干焙洋芋丝、油炸鹅,还要了一份凉鸡。

      不一会儿,我们的菜品就上齐了。不等朋友说话,我就先夹了一片牛肉放嘴里,顾不得烫到舌头还是嘴皮。

        保山是个美食之宝地,腾冲锅子、昌宁鸡枞、施甸腌腊,金鸡口袋豆腐......

        说起美食,保山的火瓢牛肉不得不提。这一道云南特色的马帮菜,源于一千多年前,穿梭于西南丝绸古道上的赶马人之手,江湖代代传承至今。这个采用云南铜匠打造出的美食烹制良器——铜瓢将牛肉放于其中,再加入些山茅野菜和香料,用炭火慢慢烹制而得名。

        一千多年的盛名,定不是江湖传说。听一位研究美食的长辈说,火瓢牛肉是当年马帮打牙祭改善伙食必不可少的美食,马帮走到哪,火瓢牛肉便香到了哪。在真实的江湖里 ,火瓢牛肉这一江湖,说起保山,大多数的人,无论是本地人或是外地人,对火瓢牛肉这个名字叫得是朗朗上口。在保山本地,火瓢牛肉更是赶尽杀绝,大人小孩都皆被它纳入温柔的怀抱里。

        四季如春的保山,春常在。万物都是有四季的,然有些地方的四季是感受不到的。保山的四季是分明的,春来花开,夏到虫鸣,秋至叶落,冬临鸟归。四季分明,才不至于寂寞到不知季节变幻,保山的四季,把生活演绎得春暖花开,让生活多了一地柔情。

        我是喜欢保山的,体寒,怕冷,冬天的保山,天空蓝得干干净净,时而伴有梦幻的七彩云,直射的阳光把大地映照得异常安静,是的,它们大抵都是安静的。冬天,三五朋友或家人围炉,享用上一餐火瓢牛肉,不在乎辣或清淡,瓢里的牛肉在炭火的慢慢熬制中沸腾,升起一股袅袅烟雾,对面的那张笑脸被映照得红扑扑的,无端地增添了几分的美丽与妩媚。时光于火瓢牛肉,是缓慢而不急躁的。

        吃火瓢牛肉,是安静的,可以慢慢地吃,慢慢闻香,是一种慢生活,不像其他火锅用煤气或电,锅里的水说沸腾就沸腾,还来不及闻香,就得赶紧吃锅里的食物,否则,一不小心锅里的食物就会变成一锅粥。一碟酸腌菜吃完,要是再有餐馆老板送上的小碟酸腌菜,心底的暖就更增加了几分。饭饱,大家各自欢快回家。

      十多年前,我在保山的第一餐火锅就是火瓢牛肉。那时就甚是好奇,好好的锅不用,时髦得不得了,用“瓢”,而且大多用的是“铜瓢”。火瓢牛肉,顾名思义,火瓢的又名铜瓢,即炭火+铜瓢,“用瓢在火上慢慢熬制的牛肉”。

      用铜瓢来煮火锅,传说的版本诸多,来源说法有争议,哪个版本是真实的,我不得而知,但是,用厚重的铜瓢来烹饪绝对是地地道道的古法传承。铜瓢比铁锅传热更快,煮出的牛肉更美味鲜嫩,油而不腻。除外,还有种说法,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要补充铜元素,铜瓢,正能满足了这一需求。

      有天,席间,朋友有声有色地和我描述着火瓢牛肉的“牛”,牛在牛肉是东边产区生产的,东边的牛长期和主人一起在地里劳作,祛除了身上的不良“习性”,吃的草是奶浆草,这种草不能一口就吞下去,需要慢慢咀嚼,因为牛肉的肉质也就特别的香,肉质紧实。一瓢火瓢里,除了肥瘦适合、嫩滑爽口带皮的牛肉、牛肚子、牛筋,锅底还配置洋芋、小瓜等时鲜蔬菜,一瓢解决了一餐食的所需,好多次,我都吃到扶墙走。然而,下一餐,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遨游火瓢的江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