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进行贷前审核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科技领域,大数据风控成为一项越来越流行和火热的概念和领域。但随着传统银行不断下沉和消费金融万亿级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量市场,坏账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只有重视起来贷前审核,才能为更多地人提供借贷业务。

一般来说,贷前审核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申请材料、不良信用记录和多平台借贷记录等信息加以整合,有效识别团伙欺诈、机构代办等高风险行为,帮助信贷机构降低风险、减少资金损失。

在进行贷前审核时,主要包含的内容就是信用审核,审核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下面这些风险问题。

第一类是诈欺风险:诈欺风险可以算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最大的风险,并且借贷人进行借贷的目的很强烈,就是为了骗贷而来,因此,这类的逾期率会特别高。

这类的人群,在进行借贷时,与其他借贷人一样,会出示自己的所有证件,说明情况,但因这些人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所以他们的出示的信息肯定会是真实有效的,但有一点,这些人准备的信息会非常全面,并且提交信息的速度也很快,遇到这类提交速度快,信息全面没有漏洞的人群时,应该多些注意。


第二类是信用评估风险:大多数贷款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评估技术,但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加之信用管理维度缺失、信用状况、工作及经营状态、家庭稳定性、负债状况、有无恶习等核心信用管理维度没有落实到位,导致贷后风险。

所以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过申贷人提交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融资担保、各项财务信息、贷款合理用途、担保措施等资料,全面揭示存在何种风险。

通过政策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综合分析,评估申贷人是否符合授信条件,并对风险做出主观的分析。

第三类是过度负债风险:单独强调是因为具有普遍性,很多逾期的高危客户都是非理性过度负债状态,很多公司对借款人同行负债评估不重视,导致出现多头借贷的情况频发,让平台的坏账率持续增长。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对用户进行交叉验证,看口头提供的信息是否与书面信息、与实际状况相一致,提供的不同时间的数据是否互相矛盾,提供的不同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交叉检验的依据来自于信息支持性文件)和同各个与需要检验信息相关的第三方的交流信息。

借贷坏账在逾期前,已经有很多迹象通过借款人还款表现和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发现的越早,干预的越早,最后造成损失的才能越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