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論希臘文學中的個性主義和理性精神

“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尤其在我們德國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之感。”黑格爾如此說到,由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希臘文化對於整個歐洲的影響,說他是歐洲文化的搖籃確實不爲過。

那麼希臘這樣的彈丸之地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文化,使之千百年來足以影響整個歐洲大陸?

個人主義和理性精神總是和希臘文化緊緊相依,這從希臘文學裏可以窺見一斑。

希臘獨特的地理環境是希臘文化產生的搖籃,山地崎嶇,縱橫交錯的河谷將希臘孤立地分爲小塊,使得政治上難以形成統一的政權,他們因地制理性思考也因此產生了小國寡民的城邦制度。曲折綿長的海岸線,冬暖夏涼的地中海氣候促進了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這一切幫助這個海洋民族形成了開放、崇尚自由、敢於冒險的民族性格。這一性格反映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也就使他們的文學充滿了個人主義和理性。

有人說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但我看來文學是一本人類發展的日記,它記載了人類成長的點點滴滴,是一定時期一定地域人類社會生活和心理的體現。

就希臘文學而言,它整體都是沐浴在個性主義和理性精神的光輝下。這從希臘神話諸神的形象中便可以窺見一斑。希臘神話中的諸神大多色彩鮮明張揚,個人性格熾烈如陽,神王宙斯英勇聰慧卻小氣風流,天后赫拉優雅端莊卻善妒成性,愛神阿芙洛狄忒更是風流浪蕩……不完美的神便更像人,但他們卻又不被人間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最大限度的做着自己。古希臘文學中的個性主義追根溯源不過因爲自我意識的覺醒,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中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就已經體現了這一點。"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這個告訴人們要學會認識自我的故事後來被比喻作謎一樣的人和謎語,我們有理由將其看做人類自我意識覺醒的先行者。當自我意識覺醒後,人們就會花更多時間關注人類本身,那麼人的個性、人的慾望就更加明朗了。殺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自戳雙眼嘲諷無理的命運用殘生爲自己的罪孽與責任交代,阿伽門農和阿喀琉斯可以爲了一個無足輕重但卻關乎尊嚴面子的女戰俘置希臘聯軍的安危不顧,不戀錢權的帕里斯亦可以爲了美女海倫衝冠一怒發動了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智慧女神雅典娜也可以因爲嫉妒美杜莎的美貌將她變成可怕的蛇女……希臘文學中對英雄對諸神的慾望的描寫、感性的要求無一不體現了自我意識的快速覺醒,個性主義的蓬勃發展。

關於希臘文學中的理性精神,其實我更傾向於將其看做一種自然智慧的知識力量。何爲理性?不過就是人類根據自己所學所知的知識從實際出發不被個人感性思維所影響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而理性精神的核心是知識,在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中,爲什麼宙斯要懲罰普羅米修斯?究其原因不過一點,那就是知識的外泄,而偷火種不過是一根引線罷了。普羅米修斯作爲奧林匹斯神系中最早的泰坦神後代,他是先知、是覺悟者,他掌握了宙斯毀滅的祕密,作爲最具智慧的神明他創造了人類併爲他們帶去了知識,讓無知矇昧的人類有了理性的靈魂。普羅米修斯懷有一種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夠創造人,至少能夠毀滅奧林匹斯衆神。這要靠他的高度智慧來辦到,爲此他不得不永遠受苦來贖罪。”

在普羅米修斯看來所有的得到都意味着失去,他爲人類頂撞宙斯即意味着他失去了在神戰中取得的宙斯的信任,他盜取火種給人類帶去光明即意味着他將囚在高加索山上失去自由,在普羅米修斯眼中這一切都不過是因果相循,當然這未嘗不是一種理性的體現。

古希臘文學中呈現出的個性主義和理性精神像是混沌初開的時候,天地清明卻難免帶着原始的渾濁,衆英雄和諸神的理性和個性太過隨心所欲缺乏美德的約束。我們姑且稱之爲原始的理性和個性,這倒也能解釋爲何蘇格拉底後來會說出"知識即美德"的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