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GTD的思考

WHY GTD

專注目標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需要學會分離與當前無關的任務/問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可以首先尋找簡單可用可靠的方案,並將心中的疑慮記錄下來,集中成一個列表,工作之外翻翻書,系統思考和學習,而不會因爲這個問題而叉開思路對相關的內容研究一番。總之,專注當前的任務,把新問題記錄下來,回頭再專心攻克。

用自己最熟悉的工具(我用notes,或者紙筆,以後可能嘗試Bear),把待辦工作列表(今天要做什麼)記錄下來,很重要的一點是記錄分解後的小目標(分解任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上述關於做事習慣的思考,便是GTD相關內容。所以本文主要關注如何做GTD。

稍後讀(摘錄)

稍後讀可以算是喜歡收集信息、閱讀的同學們都在用的工具了。在使用 Pocket(收趣) 時,我發現了一個特殊的需求和一種特殊的體驗。

這個特殊的需求是: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稍後讀服務中會存有一些軟件教程類文章,它們操作性較強,不適合純粹閱讀,而是需要我們抽出時間,對照着文章中的步驟學習和執行。這種文章,我需要把它們放在任務管理軟件中。

特殊的體驗是:通過 Pocket 中內置的 Evernote 動作,我們可以帶着 Pocket 中的標籤,發送全文到 Evernote。這個發送的過程不需要特殊界面,也不需要跳轉到 Evernote 的應用,它通過 Pocket 這個服務與 Evernote 這個服務之間的聯接來實現。在 Pocket 中選擇「發送」之後就可以繼續閱讀剩下的文章,而當我們打開 Evernote 並同步,就能看到這篇發送過去的文章。

這種稍後-稍後讀的方式,無疑也是GTD的一種形式。

搞定-無壓工作的藝術

把所有大腦中的事情(材料),存入收件箱。
整理收件箱,對這些事情分類(分析和決策),以結果和行動爲導向,分析問題的實質、具體行動。掛拿出可執行、可操作的具體行動。

  • 項目清單
  • 下一步
  • 等待
  • 日程表
  • 存儲系統(參考資料)


GTD

這部分主要是我閱讀少數派專欄時的筆記。推薦閱讀作者原文。當然,我只記錄免費部分。

上圖便是GTD德五個步驟:

「收集」「處理」「整理」「回顧」「執行」

收集(Capture)

  1. 做法:只要想到,就記下來。
  2. 目的:把腦子裏的事情騰出來。
  3. 不應該腦子裏一直存着一些懸而未決的事去做當下的工作
  4. 先找到一個線頭,然後順着聯想的線去拽這個線頭,就能拉出一大團雜事。
  5. 收件箱隨後要清空,不要在收件箱裏積攢任務。下一次做收集時,收件箱不應該存在之前看過的任務。
  6. 將不知該如何分類的任務,放到一個單獨的列表,命名爲「雜項」,或「小事」等

釐清(Clarify)

  1. 目的:把收件箱內的任務明晰化,分清哪些是可行的任務,哪些是不可行的想法。
  2. 效果:收件箱裏就會只剩下那些「不能馬上做的可行任務」,這些任務,就需要正式進入任務管理系統,來整理分類
  3. 孵化:目前不需要,未知的未來也許會做。比如,“學習一門語言”。不應該保留。原因如下:
    1. 首先,任務管理系統裏應該放那些有完成日期的並且可執行的任務。
    2. 其次,大多數任務管理軟件,會在項目後面顯示未完成任務數,這個是一個壓力源。
  4. 標準:讓任何人在看到這個任務後都知道這麼做,可以馬上執行:時機(什麼時候)、重點(做什麼)、執行方式(類似URL)

整理(Organize)

  1. 列表:讓每個任務都有所屬


  2. 標籤:標註一個任務的執行時的情境:在哪裏做、優先級、分配給誰


回顧(Reflect)

  1. 目的:保障系統的有效性,不堆積無效和不能處理的任務。
  2. 當下回顧:日常行爲。定期回顧:最少是每週回顧一次


執行(Engage)

「出行前」、「不到 5 分鐘行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