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寬容,我典藏於心


多年來,我始終不忘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他們的理解,讓我知道了如何寬容大度地處變不驚,如何微笑着面對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如何坦然地處理學習中的得失

這一切,全都來自於父母對我的寬容、陪伴和教育。

我的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母親屬於半文盲但是學習的熱情很高,時常會拿着本子來問我一些不會的字詞;父親有幸唸到高中畢業,寫了一手好字,書法硬筆兼修,平時喜好讀書,枕邊常放三兩本書物,農閒時就喜歡坐在桌前研讀,對我影響極深。

尤其是父母對我們這些孩子的教育,讓我受益良多。

雖然他們不知道從小要怎麼培養我們如何學習詩書禮樂,在文化的汲取方面都被農村生活的瑣碎所覆蓋。我們這些孩子,都是通過後天進入學校的學習,才慢慢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開始接受各種新奇的知識。但是他們的教育對我們的成長以及性格的塑造,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從父母那裏,我學到的東西很多很多,我認爲這裏的篇幅也不夠我陳述那麼多的收穫。

那今天我只談一點,那就是我父母對孩子的寬容。當然,這裏的寬容不是無條件的縱容,而是對孩子適當的包容和理解,對我們世界的敏銳洞察,對我們自尊的一種保護,讓我們得以快樂成長。

是的,說起這一點,關於教育,其實父母對我們這些孩子,實在是屬於“放養型”的。

在他們的授權下,我自小就擁有獨立選擇的權利。我能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事,我能決定我今天要去哪家朋友那吃飯,明天去哪家朋友那寫作業,後天又去哪個地方玩一玩。父母從來不干涉我。

他們關心的,只是安全和時間。在確定這兩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後,他們就不會說什麼了。就算我玩得上天了,他們也不管。在他們的信念裏,這是孩子的世界,不能拴住他們。

此外,他們還把很多事情交給我們這些孩子去做。比如,誰家要有個紅白喜事,他們會讓我們去送禮,和村裏的大人打交道;他們也會教我們如何禮貌溝通,在公共場合要如何舉止大方,不失分寸。

於是,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培養了一種獨立自主的性格。作爲小女兒,我從小就能參與家裏的重大決定,發表意見,斟酌損益。同時,父母從來都不會忽視我的意見。他們會認真聽取,並且會和我具體討論。

還有一點,父母極少過問我們的成績,他們不求自己的孩子飛黃騰達,能考多好,只求我們能夠開心快樂。當然,我們能做得更好,他們自然高興。做不到,他們也一定不會責怪以及說一些讓人傷心的話。

不過,好在我們這些孩子也省心,成績也極少讓他們失望。雖然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他們也不會多言半句。

高三的複習壓力很大,有次我給母親打電話忍不住哭了。她趕緊安慰我說沒關係,盡力就好。旁邊的父親馬上搶過電話,和我說:“你努力做你自己就行,我們不要求你有多好,不要逼自己,要開心學習。”

聽到這樣的話,我又一次潸然淚下。那是第一次我打電話給父母時表露出來的軟弱。

印象中,父母很少面露懼色,極少罵我們,更沒有打過我們。我記得父親和我說過最重的一句話,就是小學時,我留着很長的頭髮,有次洗了頭髮到飯點了還沒幹,就披着吃飯。天氣炎熱,我不時地撥弄兩下。

父親突然看着我,神情嚴肅地說:“你下次再披着頭髮吃飯,我就把它剪了。”至此,我在家裏,就很少披過頭髮。因爲那樣,在他們看來是不得體的,不該是一個女孩子的行爲。女孩一定要自尊自愛,張弛有度。

在我們家,父母對女孩是格外寬容照顧一點的。這體現在,很多田裏的農活他們會叫上弟弟而不讓我去。明明我是姐姐,可是卻享受到了妹妹的待遇,雖然我們家沒有其他妹妹了。或許,父母是把我當成最小的那個“妹妹”照顧吧。



去年寒假,我過年回家的時候,騎着一個親戚的小電動去離我們家十公里外的鎮上拿快遞。來回山路崎嶇,我一路戰戰兢兢,好在也安全回來了。

就在我要鬆口氣的時候,卻發生了點意外。我當時要把車還給他,在過一個叔叔家門口時,堆着東西路太窄,我一時竟忘了哪邊是加油門的,哪邊是剎車。於是,車速瞬間變快!我趕緊把車倒下,自己站起來。

人雖然沒啥事,但是車燈被磨損了,其他地方都還完好。

回家後,我因爲害怕被責罰,沒有和父母說起這件事。因爲在我看來,這是極大的過失,完全就是自己一意孤行的結果。

但是,第二天,母親還是從別人的嘴裏知道了這件事。但是很奇怪,她並沒有責罵我,沒有我想象中的歇斯底里,或者質問我到底爲什麼把別人的車弄壞。只說,人沒事就好。

父親更沒有說話,一句話也沒說,甚至沒問前因後果。

後來我問母親爲什麼,母親說,我都受了那麼大的一個驚嚇,人沒出事就是最好的,那就是他們最大的祝願。車壞了賠錢就是,沒什麼大不了。他們知道,我一定是出於好心,絕對不會無端地生事。“我要是再罵你,你肯定心裏陰影更大。”

於是,他們選擇性地忽略我的錯誤,而是認真地代我去賠禮道歉,回來笑着和我說,沒多大問題,只需要賠兩百塊。

就這樣,父母包容着我,信任着我。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明辨是非,無論犯下任何錯誤都只是因爲意外和不小心,他們相信我們的爲人,也相信我們能做好。

或許多年後,父母變老了,也會開始嘮嘮叨叨,喋喋不休。但是他們的關心和理解,寬容與信任,都曾經給過我無窮的力量。讓我在漫漫長夜中,能夠始終握着一盞歸家的燈。那是父母,對我的殷切期盼。

後來的人生路上,我遇到過很多讓人無奈的狀況和足以讓人扯開嗓子罵人的事。但是我始終能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換個角度去思考,我能有耐心去等待對方改正錯誤,同時還積極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不是三兩下用大聲指責的方法來敷衍了事,不歡而散。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父母,歸功於他們的不計較和寬容,歸功於他們的不生氣與信任。


文/梅林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