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潰敗、戴威成“老賴”,共享單車怎麼了?

關於“小黃車快黃了”的新聞隔三差五就會爆出來一次,但之前每次都會有官方闢謠,純屬無稽之談,而近期隨着“ofo退押金人數超1000萬待退款金額超10億元”、“假裝外國人秒退押金還附道歉信”之後,今天又爆“ofo公司和戴威收到限制消費令,不得坐飛機、列車軟臥”的消息,進一步坐實了ofo陷入危機的傳聞。

去年冬天,酷騎退市的時候,我寫了一篇關於共享單車的文章《又一家共享單車倒閉,你的押金還好嗎?》,當時我還樂觀地覺得“大品牌應該還好,如果是小品牌,不排除未來發展各種可能性”,但2018年一年,我們見證了曾經共享單車兩大巨頭的走衰:摩拜被賣、ofo負面新聞纏身……

每個行業興起的理由大抵相似,但是最後衰落的理由各不相同。關於ofo的潰敗,很多人都給出了猜測:有人說是因爲學院派出身的創業者希望“資本尊重理想”;也有人認爲主要是年輕的創業者缺乏管理經驗導致後期的腐敗;就連馬化騰也站出來說ofo敗在了vote right上。到底問題出在哪裏?我想與共享單車整體發展模式不無關係。

共享單車是一個被資本催熟的產業

我對共享單車最初的瞭解,是小區裏的有樁單車。規模不算大,我居住的小區,當年車棚下停放的也就一二十輛吧。因爲租用的程序挺複雜,所以騎行的人不多。

慢慢地,小區的單車多了起來。我好奇爲什麼這些車不需要像有樁單車一樣,歸還到指定的位置。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新興起來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各大校園、地鐵站、公交站、商場周邊亮相。

緊接着,密集推廣活動來了。騎行到指定商場,免費;購買指定品牌產品,免費;免費領月卡,免押金……

記得我還曾參與執行過公司與ofo聯合推廣的“免費騎行30天”的活動。每張月卡30天有效期,最高可累計100天;每天可免費騎行20次,2小時內免費。只要不是騎行的重度愛好者,做到免費通勤,完全沒有問題。

當時我就很不解,它的賺錢模式在哪裏。造價成本、物流、投放管理都需要錢,如果說,可以把用戶押金用來做投資,但是這幾年的投資行業那麼不景氣,資金無法回籠怎麼辦?

我忽視了融資。一般這種在風口的企業,都會迎來ABCDEF輪融資的,但是當這些都套牢了,找不到接盤的投資人了,又該怎麼辦?

可以說,共享單車就是一個被資本催熟的產業。網約是先行者,隨着Uber與滴滴的合併,滴滴順風車的頻頻出事,網約車也在燒完錢之後,變得沉寂起來。

共享單車的發展模式幾乎和網約車如出一轍。只是走到今天,ofo因沒有和摩拜談妥合併,摩托及時賣身變現,所以ofo纔有瞭如今的困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