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溃败、戴威成“老赖”,共享单车怎么了?

关于“小黄车快黄了”的新闻隔三差五就会爆出来一次,但之前每次都会有官方辟谣,纯属无稽之谈,而近期随着“ofo退押金人数超1000万待退款金额超10亿元”、“假装外国人秒退押金还附道歉信”之后,今天又爆“ofo公司和戴威收到限制消费令,不得坐飞机、列车软卧”的消息,进一步坐实了ofo陷入危机的传闻。

去年冬天,酷骑退市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共享单车的文章《又一家共享单车倒闭,你的押金还好吗?》,当时我还乐观地觉得“大品牌应该还好,如果是小品牌,不排除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但2018年一年,我们见证了曾经共享单车两大巨头的走衰:摩拜被卖、ofo负面新闻缠身……

每个行业兴起的理由大抵相似,但是最后衰落的理由各不相同。关于ofo的溃败,很多人都给出了猜测:有人说是因为学院派出身的创业者希望“资本尊重理想”;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年轻的创业者缺乏管理经验导致后期的腐败;就连马化腾也站出来说ofo败在了vote right上。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想与共享单车整体发展模式不无关系。

共享单车是一个被资本催熟的产业

我对共享单车最初的了解,是小区里的有桩单车。规模不算大,我居住的小区,当年车棚下停放的也就一二十辆吧。因为租用的程序挺复杂,所以骑行的人不多。

慢慢地,小区的单车多了起来。我好奇为什么这些车不需要像有桩单车一样,归还到指定的位置。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新兴起来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各大校园、地铁站、公交站、商场周边亮相。

紧接着,密集推广活动来了。骑行到指定商场,免费;购买指定品牌产品,免费;免费领月卡,免押金……

记得我还曾参与执行过公司与ofo联合推广的“免费骑行30天”的活动。每张月卡30天有效期,最高可累计100天;每天可免费骑行20次,2小时内免费。只要不是骑行的重度爱好者,做到免费通勤,完全没有问题。

当时我就很不解,它的赚钱模式在哪里。造价成本、物流、投放管理都需要钱,如果说,可以把用户押金用来做投资,但是这几年的投资行业那么不景气,资金无法回笼怎么办?

我忽视了融资。一般这种在风口的企业,都会迎来ABCDEF轮融资的,但是当这些都套牢了,找不到接盘的投资人了,又该怎么办?

可以说,共享单车就是一个被资本催熟的产业。网约是先行者,随着Uber与滴滴的合并,滴滴顺风车的频频出事,网约车也在烧完钱之后,变得沉寂起来。

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几乎和网约车如出一辙。只是走到今天,ofo因没有和摩拜谈妥合并,摩托及时卖身变现,所以ofo才有了如今的困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