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跳江自殺:用隨意的揣測對待死者,是最大的惡意

01

10月14日上午,杭州錢江四橋附近的錢塘江水域發現一具浮屍,經家屬辨認,確認爲失聯的浙江大學博士生侯某某的遺體。

在侯某某失聯後,家人和朋友一邊發朋友圈希望好心人幫忙,一邊繼續尋找。

而找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侯某某在輕生前,給父母發了一條微信,卻被有些網友認爲是父母教育失敗,教出了高分低能的孩子。

他的父母還沒有從悲痛中緩過神來,一些大號就已經開始用“中國式家長”、“高分低能”這樣的字眼來評價他和他的家庭。

深秋,錢塘江的水冷冰冰的,但冷不過人心。

從他發的微信截圖裏,能看出的,只有他的厭世情緒和對父母的內疚,不知道一些網友是如何看出他高分低能和他父母所謂“失敗”的教育方式?

現在只要有媒體報道農村孩子上學的新聞,“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就會被重新討論一次;只要有高學歷或者名校畢業的學生無法融入社會或者生活方面有短板,“高分低能”、“讀書無用論”的話題就會被重新提起。

難道無法融入社會就是因爲他們上了名校或者成績優異?難道你成績不好就一定能很好融入社會?

02

古代有個神童,名叫方仲永。

家裏世代爲農,他卻五歲會寫詩,並會在詩的末尾附上自己名字。

父母和家族裏的人都認爲他是神童,把他當成炫耀和賺錢的工具,到處給別人寫詩,賺取名聲。

等到他十二三歲時,他作詩的水平早已大不如前。再大一些,變得和普通人無異,淹沒在人羣裏,再也找不到。

很多事情,並不是人們想得那樣簡單。

方仲永天賦異稟,後天卻得不到好的教育和培養,甚至被當成賺取名利和錢財的工具。

“神童”的標籤沒有改變他的生活,反而浪費了他的許多精力和時間,最終走了一條普通人的路。

標籤,很多時候會毀掉一個人。

03

在如今新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信息早已將我們淹沒。

我們忙着消除公衆號旁的小紅點,忙着翻看沒有太多意義的朋友圈,忙着點贊、評論,卻忘了思考,忘了自己在拾人牙慧,忘了要根據事實說話。

仔細想想,有多少次,我們被微博熱搜整得暈頭轉向,被它的節奏帶着走。如果是娛樂新聞,帶來的可能是一大羣的吃瓜羣衆;如果是社會新聞,帶來的是人們基本判斷能力的缺失。

我們可以在微博、抖音、公衆號上,隨意對一個人發表評論,可以將一個人高高捧起,也可以將另一個人貶得一文不值。

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

但這麼做的後果,要麼是使得一個人極度膨脹,要麼是使得一個人極度自卑。

壓死駱駝的,是最後一根稻草,但又不止一根。

倘若考上名校的,是中產階級的孩子,而不是出身農村的寒門學子,我們會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

倘若遭遇挫折的,是普通的大學生,我們還會不會用所謂的“中國式教育”來進行人身攻擊?

越是罕見的現象,人們越是關注,越是會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別人的世界。

但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

錯誤的猜測,容易產生誤會,也充滿惡意,尤其是對於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人。

生而爲人,活着不易,願我們都能成爲溫暖的人,也能感受到別人的溫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