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那個真正喜歡的人,我的人生好過多了

01

在《奇葩說》第五季的一期節目裏,有一位選手提到了這樣一個原則:


“最少關係原則”也就是說在戀愛中主動的那一方實際上處於劣勢,更加被動

很多剛剛談戀愛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我對對方那麼好,對他的關心無微不至,可他卻不爲所動?

因爲你對他的好,感動的只是自己

張愛玲曾說過:“遇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喜歡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這樣卑微而又無私的愛,讓人有些感動,但更多的,是導致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失衡。

02

朋友和男友相戀半年了,兩人考上了同一所985,都是高顏值學霸,彷彿現實版的“貝微微和肖奈”。

最近和朋友聊天時,她突然和我說她想和男友分手。

我有些不解,問爲什麼。點開他倆的朋友圈,都是各種秀恩愛和撒狗糧。

她說自己在這段關係中主動太久了,付出了很多,而對方似乎已經習慣自己的付出,甚至認爲是理所當然,讓她感覺太累。

她和他在一起半年,她卻暗戀了他四年。

初三時朋友喜歡上了這個陽光開朗、愛笑的大男孩。

有一次他打籃球扭傷了腳,錯過了籃球比賽。朋友連續一個月給他買早飯,趁教室沒人的時候偷偷放到他的課桌上,一起塞進去的,還有寫滿各種鼓勵的話的小紙條。

每次他回來,看見桌上的小紙條和早飯,嘴角微微上揚,朋友看見了,都能開心一整天。


爲了能和他考上同一所高中,成績中下游的她,開始拼命地補課和刷題。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抹不掉的黑眼圈。

上了高中,朋友變成了別人眼裏的學霸,他也開始一點點關注她,主動找她討論數學題,兩個人越來越熟悉。

高考結束,朋友鼓起勇氣表白,男生沒有拒絕,兩個人就這樣在一起了。

在一起後,兩個人一起吃飯看電影,都是朋友花錢;每次都是朋友主動找他聊天,見面兩個人也沒什麼話說,但他卻和別的女生聊得很開心;朋友親戚來了,肚子疼得難受,他的回覆只是“多喝熱水”。

她越來越懷疑自己和他是不是真的合適,自己的付出到底真的能不能換來對方的真心,難道真的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朋友付出了很多,有時候甚至委曲求全。可是,很多時候,你的喜歡導致的是對方越來越多的無視和忽略。

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低姿態,並不會讓對方感動,更不會付出更多。

03

民國文學大師沈從文,爲了追求張兆和,可謂是鍥而不捨。

張兆和生於商賈之家,父親喜歡結交名人雅士,自小耳濡目染。不僅長相出衆,談吐亦是不凡,被人稱爲“黑牡丹”。

沈從文見到張兆和的第一眼,就暗生情愫,隨後展開瘋狂追求,寫了不知多少封情書,並在信裏親暱地稱她爲“三三”。

面對沈從文的追求,張兆和卻並不爲所動。當沈從文因追不到她準備自殺時,她拿着沈從文寫的情書去找胡適理論,胡適說:“他很熱烈地愛你。”

張兆和只說了一句:“我熱烈地不愛他。”

兩人後來在二姐張允和的撮合下步入婚姻殿堂,可婚後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沈從文的浪漫情懷導致他無法接受現實生活中的張兆和與理想中的“三三”有很大差距。


曾經以爲的風花雪月,到頭來只是柴米油鹽。

沈從文喜歡張兆和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與其說他喜歡的是張兆和,不如說他喜歡的是理想中的“三三”。

當喜歡一個人時,會不自覺地將對方理想化,而當你和他真正接觸時,會發現他並不完美。

沈從文無法接受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結果精神出軌。

他出軌的對象高青子溫柔知性,充滿文藝氣息,與理想中的“三三”不謀而合。他尋尋覓覓這麼久,終究還是回到了原點。

假如他沒有追求到張兆和,沒有和她結婚,他理想中的愛情,或許會在他自己心裏實現。那個理想中的張兆和,會成爲他心底的一顆硃砂痣。

有時候離開,也是成全。

如果想和他共度餘生,那就不得不習慣他打嗝發呆的樣子;如果只是爲了留下回憶,不如就保持着一定距離,遠遠看着他的背影,心裏暗暗開心。

04

我們遇見了很多人,也錯過很多人,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我們要順其自然。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