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程序化交易 技術指標的外衣 看本質!

我們都知道程序化交易領域用來判斷趨勢多空的技術指標非常多。技術指標一般被用來定出價格和趨勢發展的關係。一般分爲以下兩種形式:

1.兩條平滑線:
如果短週期的平滑線向上穿越長週期的平滑線,那麼就可以看做是上升的趨勢,相反的就是下降的趨勢。比如:不同週期的均線交叉

2.單條平滑線:
單一指標平滑線小於真實價格、收盤價或者其他方式計算出的價格就是上漲的趨勢,反之下跌。比如收盤價與均線相減的正負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兩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幾乎所有指標的多空判斷都是遵循着短期價格與長期趨勢的相依或背離的特徵。那麼既然原理相同,關鍵點就或許是計算週期和價格取樣而不是指標的種類。

我們以指數移動平均(EMA)和簡單均線(SMA)爲例。兩者的差異在於EMA比較看重最新的價格,給予高權重以後再供下一根K棒計算使用,然後把新價格的重要性連續堆疊。SMA則是把過去的每一個歷史價格都賦予相同的權重。所以在同樣的週期下,EMA會比SMA更加靈敏。靈敏度高的特點讓EMA可以在趨勢的頭底部快速跟上反轉趨勢,但是在盤整的時候又會造成空翻單頻繁而放大損失。

較短週期的SMA和較長週期的EMA幾乎是一樣的工具。這兩種均線不僅在本質上類似,其他均線公式也是這樣,幾乎所有指標都是來自於相同類型的概念。

過去傳統的指標運用方式通過恆定週期限制住了投資者的思維。因此很多程序化交易者不斷的在微調指標參數或者採用程式的最佳化來尋求隨機性的合理參數。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週期參數來解決,但是應用自動週期相對來說比較複雜,而且需要經過EXCEL或者程序的單化計算。

由於交易者數量龐大,所以在一個流動性充足的商品市場內,中短期的大樣本交易綜合行爲不會因爲離場者或者新進場者改變它的本質,這個是回顧技術分析存在的原理。那麼什麼是市場的本質呢。市場的本質就是羣體停利停損均值或者心理平均素質。大範圍來說,市場的本質已經涵蓋了不論是程序化交易還是主動交易中,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綜合交易策略。

因此,一連串的“關鍵價格”存在於商品的走勢發展上。這些關鍵價格可能是停利或者停損的集中點。一旦涉及到關鍵價格,走勢就會因爲不具備相對應的反向買賣力出現不可控制的波動。

當價格震盪處在某一區間內,只通過一個固定的短、中、長短期週期參數來判斷交易策略是順勢還是逆勢,也可能是正確的。但是當價格上漲或者下跌到另外一個區間的時候。交易者的心理狀態和持有成本已經跟原有的價格記憶相去甚遠了。如果處在這種情況,那麼原有價格區間依舊存在於指標計算中只會造成沒有意義的遲鈍。捨棄市場已經忽略的價格空間或者給指標重新定價的能力,可以立即爲多空判斷帶來活化效果。

所以無論是自有指標或者是選取哪一項技術指標,程序化交易者都應該儘可能的掌握計算公式中每個環節的含義,有針對性的加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