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立德樹人,呼喚有靈魂的教育

文/熊貓YKZ

1月5日下午,我在家中觀看了“改革先鋒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的現場直播。

宣講活動上,改革先鋒、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於漪,改革先鋒、港口裝卸自動化的創新者包起帆,黨的十九大代表、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分局黨總支副書記徐敏,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人民廣場站車站站長熊熊等4位先進模範代表分別作了主題報告。他們四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和上海創新發展的精彩過程。

其中,於漪老師的演講振聾發聵,令人感動不已,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一、厚植愛國精神,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於漪老師說,我們的教育是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作爲教師,也要明確培訓的是怎樣的人。

過去,老師上課只發兩隻粉筆,學校都是用竹子搭的危樓,整個上海市有操場的都沒幾片操場,好幾所學校公用一個籃球架……

現在,學校的設備先進,操場都是標準的塑膠跑道,校舍美觀,各種專用教室、實驗器材一應俱全……

然而,我們的學生呢?過去,畢業留言本上都是“祝你成爲科學家”,現在卻是“祝你成爲百萬富翁(富婆)”。並非說這個祝福語不好,只是看重個人利益多了些。

如果是在以前,我肯定會認爲“厚植愛國主義精神”是大話,“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是空話,但是現在,我覺得如果沒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引領,如果不以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爲己任,那麼社會將少了很多爲社會做貢獻的人才。我們作爲老師的,應該引導孩子們志存高遠,好好學習,紮實地學本領,將來爭做國家的“脊樑骨”。

二、身教重於言教,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

於漪老師說,要求孩子7:00到,我們老師就應該6:50到,身教重於言教。

是啊,如果老師都不能以身作則,那麼你的“言教”又如何有分量呢?何以服學生?所以,我們在對學生有要求的時候,必須考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

我們班級在實施經典閱讀周的活動,同學們一開始都興致勃勃,信誓旦旦會堅持到底,但是到了一月以後,堅持的只有一半的學生了,原因爲何呢?我反思了一下,原因一是孩子們沒有得到有效的反饋,原因二就是覺得老師都不讀,自己還讀什麼……

所以,我改變了方式,自己也與他們共讀經典,然後每天找一些孩子聊天,就聊書中的內容,這樣不斷的互動反饋,很多孩子都打心眼裏愛上了閱讀,而我自己也因爲閱讀,提升了文學素養,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

三、育人而非育分,堅持學科德育全面覆蓋

於漪老師不止一次說:“我們是在育人,而不是育分,學生不是一個個分數。”

是啊,學生不是分數,而是一個個完整的人,我們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教師的工作往大了說,是在爲國民素質奠基。

生命有縫,陽光才能照進來。每一個孩子的錯誤其實都是在給我們教育的機會,我們老師碰到了這樣的孩子,更應該把握機會,花時間去教育孩子。

作爲一名學科教師,更應該在每一節課中去影響孩子,重視學科德育的落實。但是我們如何在各個學科全面覆蓋學科德育呢?這需要思考。

“學科德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理念都並非是要把學科知識的教育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而是二者相融相合。只是現在大多數老師都以學科知識的教育爲主,而忽視了德育、愛國主義教育,所以我們纔要高呼:立德樹人,呼喚有靈魂的教育!

最後,感謝於漪老師,感謝您的演講,感謝您喚醒了我心中那一顆熱愛教育的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