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時代的趨勢,華爲宣佈與袁隆平合作

昨天,微博上有這樣一則熱搜#華爲宣佈與袁隆平合作#

華爲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宣佈,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過土壤數字化,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從15億畝鹽鹼地裏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

消息一出,有網友開玩笑說:

科技農業,大數據農業時代來臨,以後沒點學問,抓不住時代的機會,種地都輪不到你。

未來已來,社會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華爲打算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雲計算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優化海水稻種植。

這究竟有什麼用呢?

好問題。

我熱愛大數據的朋友B君,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計算機可以讀懂圖像,監控到土壤的溫度和溼度、養殖環境、風險程度等信息,再建模,預測未來土地的情況,從而幫助農民做出決策,讓農民的工作更有效率。

而海水稻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全球範圍內有9.5億公頃的鹽鹼地,亞洲擁有3.2億公頃,中國擁有1億公頃(15億畝)鹽鹼地。

這其中的2.8億畝地都是可以科學化開發利用起來的,作爲海水稻的“良田”。

當海水稻插上科學的翅膀,大數據在其中大顯身手,海水稻實現量增質優。

按未來畝產200-300公斤計算,就可以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這意味着海水稻可多養活約2億人。

 你看清時代的趨勢了嗎? 

大家提到這些年的高科技,可能想到的是siri,能訂餐廳打電話;是阿爾法狗,下圍棋超厲害;是機器人,可以寫詩猜謎語成語接龍……

這些科技產品,大家感覺都是創新、好玩,方便我們生活的。

確實,這是一個越來越便利的時代,可是,也是無比瘋狂的時代。

上個月,我看到一個細思極恐的新聞:阿里的無人酒店在杭州開業了。

整個酒店沒有一個服務員,所有工作都交給了機器人。

入住的時候,機器人會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記住客人的樣子。


客人在房間裏躺着就可以指示機器人工作:幫我關窗簾、幫我開空調、幫我拿東西……

 這也意味着一波酒店從業人員面臨着失業的危機。

前幾天,我和朋友去一家西餐廳吃飯,發現了一些小變化:原來的紙質菜單變成了掃桌面上的二維碼下單。

隔壁的服務員很開心:“太好了,以後我們少幹了一件事。”

我不知道怎麼告訴他:未來,服務員這個崗位可能會消失。

最近,斥資1.5億的海底撈的智慧餐廳在北京正式營業,實現“無人化”服務,機器人快速自動上菜,機械臂高速出菜。


沒有服務員、沒有傳菜員,經營全靠一根根機械臂。

高科技就這樣一步步走進到我們的生活圈。

想一想,這些年在你身邊發生的變化:無人駕駛、無人公交、無人便利店、無人酒店……


這個世界最新一批的科技公司都在迎接嶄新的技術浪潮,你認爲不可能發生的變化都正在發生。

以前,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成了生活本身。

 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也不會說 

我的表姐嘉欣最近和我說:“如果回到2000年,我肯定砸鍋砸鐵借錢買房,如果回到2008年,我做了淘寶,現在就發財了。”

我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爲一個新媒體人,我看着一波又一波所謂互聯網趨勢機會來了又走,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在2012年,我做公衆號就好了,可能現在我就是papi醬和咪蒙。

把握時代的機遇,在大方向上做正確的選擇,站好隊,豬都會飛。

爲什麼?其實這些機遇、風口,根本程度上就是時代的大背景。

 任何行業本質上都是時代的產物,不可避免要跟時代的大趨勢發生關係。

舉個例子,康師傅方便麪還是那麼好吃、便宜,還是推出越來越多口味,可是打敗它的不是別的方便麪,而是美團和餓了麼。

還有當年家喻戶曉的柯達膠捲,直到破產那天,柯達生產的膠捲質量都是很好的,只是世界不再需要它了。

正如張泉靈老師所說:“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也不會說。”

所以,除了勤奮和努力,判斷時代的趨勢,抓住機遇,站對平臺,跟對人,很重要。

對於如何抓住時代的趨勢,這裏有幾個小技巧給大家參考:


1.找到儘可能詳盡的行業信息報告,而不是碎片化的文章

2.財務分析,金三銀四即將到來,相信大家跳槽的心已經很躁動,想找一家好公司,能夠有財務報表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弄懂

3.我個人建議大家可以加入一些行業社羣,裏面的朋友圈和微信聊天分享不少乾貨

趕不上的趨勢,用實力在未來等它 

過去已經過去,過去追不上的趨勢,大家就時刻準備着,在未來等它。

再說我那個新媒體夢,最近朋友圈裏做很多新媒體的朋友說,5G時代即將到來,要去拍vlog。

現在抖音多火,搶佔了多少用戶時間,可是當這些明擺着的趨勢擺在眼前,我們就真的能捉住了嗎?

咪蒙開始做公衆號前,在南方報業集團有長達十多年的記者寫作生涯。

papi醬中戲導演研究生專業,認真研讀大衆喜歡看到東西和媒體的規律,沒火之前在網上發佈了幾千條視頻。

之前,我們寫過一篇推文:《入選阿里年薪40萬的簡歷長這樣:我媽我奶表示服氣了

83歲的李阿姨,畢業於清華大學,此外她還是十幾個羣的KOL,經常組織線下活動;62歲的黃大伯“IT宅男”附體,熟練操作photoshop;67歲大伯出過書,要送一本給馬雲。

 其實,時代在變,但不變的是,金子總會發光。

是行屍走肉地上班下班,還是用力地學習新知識改變生活,都掌握在我們的手裏。

對這個時代最大的武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的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