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早在年輕時就埋下了伏筆丨“那不勒斯四部曲”之三

“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隻有童年如此? ”

“總是如此。”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12歲的小女孩和殺手裏昂之間的這段對白,特別符合“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兩位女主人公的人生境況。

看“四部曲”第一、第二部的時候,我以爲主人公只有青少年時期才那麼艱辛,後來發現,她們整個的人生都很艱辛。

“那不勒斯四部曲”有多受歡迎?

它的作者被《時代週刊》評爲2016“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前三部在2017年獲得豆瓣年度高分圖書第一名。第四部又獲得2018年度高分圖書第一名。

據說在波蘭,很多丈夫看到妻子夜不能寐地讀“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們也一讀不可收拾。

“那不勒斯四部曲”寫了兩個女人50年的友誼和戰爭。LilaElena,這對一起長大、資質相當的天才女孩,因人生中的不同選擇,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Lila小學畢業就失學,Elena一直以優異成績讀到大學,受教育的差別構成了她們命運的第一個分野。

Lila嫁給富商又出軌離婚,失去經濟來源,成爲一名女工。Elena嫁給著名公知的兒子、一位年輕的大學教授,憑藉婚姻進入上層社會。不同的婚姻帶來了她們命運的第二個分野。

似乎Lila的人生不可挽回的滑入深淵,而Elena會成爲童話故事裏“從此在城堡裏過上幸福生活”的公主。

但第三部《離開的,留下的》講述的故事出乎我們的預料。

生活從來不曾輕易放過誰。

逃離到哪裏

一流的作品,總能在主人公的掙扎和人性的衝突中,照見幽深的社會現實。

隨着年歲漸長,主人公們對世界的理解慢慢清晰,她們小時候感受到的「暴力」,

演化成法西斯分子和共產黨人之間的鬥爭,

演化成持不同政見者之間激烈的思想交鋒,

演化成學生運動的激情,

演化成政變密謀和警察的無情鎮壓。

曾經的“暴力”有了確切的形態,有了歷史的根基,有了真實的源頭,同時也變得越來越難以逃離、難以解決。

暴力不僅僅是那不勒斯的區域特色,而是上升爲國家層面的政治腐敗和黨派鬥爭。

兩個女孩曾經想逃離那不勒斯,後來卻發現,全國、全世界,甚至整個的宇宙都是一個樣。

友誼與戰爭

兩位女主人公的友誼,依舊是這一部的重心之一,小說的前半段用很大篇幅講述了Elena對Lila的幫助。

Lila在工廠工作,條件異常艱辛,操作間的惡劣條件不說,她還時不時遭受男工、老闆的揩油和侵犯

朋友介紹她進入工會組織,在一次工會活動中,她忍不住揭露了工廠的真實情況,讓那些自稱革命者的學生、老師、醫生們大爲震驚。

她揭露的情況被刊登在工會的宣傳材料中,這份材料讓Lila的老闆異常憤怒。

Lila在工廠的處境進一步惡化。

陷入困境的Lila不得不向Elena求助。而Elena也順勢以拯救者的姿態介入了Lila的生活。

她動用丈夫家的關係聯繫了律師、政府監管部門、報刊編輯,並以作家的影響力發文揭露工廠,對Lila的老闆施壓,幫Lila解除和工廠的勞動關係並要回了補償款;同時還幫忙聯繫了計算機方面的專家,讓正在自學計算機的Lila和Enzo真正開始了他們在計算機領域的事業。

在Elena的幫助下,Lila的生活出現了轉機。

但兩個成熟女人的友情絕不止這麼簡單。

她們會在對方最無助的時候雪中送炭,也會在嫉恨對方的時候恨不得她馬上死掉。

她們沒有放棄暗中較勁、互相攀比,也從不輕易示弱,時時刻刻要將最好的狀態呈現在對方面前。

有一段情節印象很深刻。

得知Elena懷孕,Lila回憶起兩次懷孕的糟糕體驗,並認爲Elena的感覺一定會像她一樣。

她覺得,我的感覺應該和她一樣,她沒法想到她是她,我是我。她也無法理解我的妊娠體驗會和她完全不一樣,對孩子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她想當然地認爲,我也會遇到同樣的困難。假如我在孕期感到快樂和幸福,她一定會覺得這是一種背叛。 

然而,Elena懷孕後狀態很好,身體輕盈,沒有痛苦,更幸運的是她的書獲了獎。她給Lila打電話,想要分享自己的喜悅。但Lila辛辣的諷刺了她在獲獎典禮上的致辭。這讓Elena非常痛苦。

我感覺胃裏一陣絞痛。她爲什麼要這樣傷害我?她不希望我幸福嗎? 

隨後,Lila問起Elena懷孕後的感受。爲了刺激Lila,Elena說她感覺從來沒有這麼好過。

後來女兒出生,養育嬰兒讓Elena疲憊不堪。但爲了不在Lila面前展示自己的不幸和脆弱,她表演出幸福的語氣。這又引來了Lila的譏諷。

在Lila看來,Elena只是在強顏歡笑,她對Elena說:“每個人想怎麼描述自己的生活都可以。”

她們之間的關係不再緊密,她們時而頻繁、時而零星的電話聯繫,大多出於一時興起。

她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分歧。Lila嘲諷Elena關於政治的見解都是一些書面知識,而她Lila纔是生活於旋渦中心的人。Elena渴望Lila幫助她打破生活的困境,卻總是換來Lila的譏諷和嘲笑。

在這個階段,她們之間的友誼很剋制;

彼此心照不宣的平衡着親密與疏遠的天平,再也不像青少年時期那樣推心置腹惺惺相惜;

一邊忙於收拾和整理生活裏的一團亂麻,一邊還要在彼此面前表演生活的輕鬆和幸福;

她們隔着一層薄紗觀望彼此的生活,所能見到的只有對方想讓你見到的一面。


Elena 身份迷思

這一部中,Elena保持了一以貫之的坦誠,甚至將內心深處最脆弱、最陰暗的一面展示了出來

——她的虛榮心,她對權力和上層社會的獻媚,以及這背後,她那懦弱而渺小的自我。

Elena要逃離那不勒斯,要向上爬,她從不隱藏自己的野心。

她甚至能夠直言不諱:嫁給彼得羅是因爲她不能失去艾羅塔家族的支持。

她大學時期的男友也看穿了她身上那種“向上爬的狂熱”。

底層生活的不幸,使她的“逃離”具備了正當性。

但在她向上爬的衝動中,潛伏着其它的東西——她的虛榮。

虛榮,讓她必須通過他人的肯定確證自己的成功。

Elena想要拯救Lila,不僅出於幫助朋友的好心,也懷着一種想要確認自身影響力的試探心理。

處女作的成功、丈夫家的光環,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能量,但她還需要一些東西來確證——她的勢能足以戰勝地方惡霸,她已經站到了權力的上層。

最終她幫Lila解除了困境,並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助人的滿足和對自己身份的滿意

她對上層社會的獻媚則是另一番表現:

她刻意學習和使用沒有那不勒斯口音的標準意大利語;

她極力模仿婆婆的穿衣風格、表達方式、處世態度;

她趨附於周圍的知識分子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和表達,並模仿那些觀念,將其當成自己的觀念。

她所追求的是不像自己——不像自己的同伴,不像自己的階層。

她照搬了一套上流社會的處世準則,模仿到可以亂真的程度。

但她心裏知道,她沒有自我。

我在第二部的評論中寫過:對Elena來說,獨立人格一直是最大的困擾。

她的虛榮,她的獻媚,都是因爲她還沒有自我,只能被動的變成什麼。


女人的中年危機

看Lila的人生,越看越有勁。

即使在工廠打工,深陷泥潭勞累不堪,她依舊堅持和恩佐一起學習計算機,成爲了計算機方面的專家,並謀到了幾十萬里拉月薪的工作,積累了鉅額財富。

生活像一條惡犬對她窮追不捨,她張開爪牙反撲回去,從不退縮,從不服軟,越戰越勇。

再看Elena呢,結婚以後她的生活就一團糟。

她沒有工作,必須照顧家庭,她懷孕生孩子,很長時間都寫不出像樣的東西,她埋怨生活,原來讀了那麼多年書,只是爲了給一位大學教授當全職太太。

她適應不了妻子、母親的身份。她喝下了生活的迷魂湯,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擺平生活的難題。

她一逃離那不勒斯,就像一下子泄了氣的皮球,失去了方向。

後來她遇到了尼諾,被他丈夫帶回家做客的尼諾。尼諾點燃了她的慾望和激情,填補了她單調空虛的生活。她和尼諾出軌了。

但這場出軌,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地方,以低俗的相互試探開場,披着愛情的神聖外衣,試圖掩蓋真實的企圖和慾望,實際是爲宣泄主人公不甘寂寞的情緒——想在越來越平庸的生活裏找到點樂趣和寄託。

它像一道劃過天空的煙花,短暫奪目後的餘燼,襯得天空比從前更加空曠寂寥。

當我看過第四部,瞭解了尼諾的爲人,我發覺這段婚外戀簡直讓人噁心。

Elena的衝動和莽撞,也預示着她陷入了人生中最無知、最迷亂的狀態。

她陷入了我們俗稱的“中年危機”。

她肆意地浪費自己的才華和好運,傷害愛她的家人,追求虛無縹緲的愛情,展示出來的盲目和愚蠢讓人費解。

如果要追溯這一切不合理行爲的源頭,那恐怕還是她的老問題——缺失自我。

但故事的講述者Elena有一種能力,讓我們對她厭惡不起來。

她作爲小說主視角,太坦誠了。對於自己的虛榮、諂媚、膽怯、自卑,她有着充分的自我覺知,也懷着深刻的鄙夷、自我批判。她的坦誠和懺悔,讓我們忍不住要原諒她。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裏,我花了很多筆墨評價Elena,因爲她是大多數人的樣子,有大多數人的弱點和人性的陰暗面。

我不會花再多的筆墨去評價Lila。因爲我覺得她是真正的英雄,她勇敢到不需要我們擔心。

哪怕寄人籬下、哪怕深陷泥沼,她也總能找到辦法走出來。生活的暴擊不能將她擊垮,只讓她越來越強大。

底層的人繼續跟生活抗爭,上層的人無聊的消解空虛。Lila和Elena25歲以後的生活軌跡,就好像一個現實的寓言。

每個人都在生活裏掙扎着,承受着生活的重擔或精神的痛苦。

生活從來不曾輕易放過誰,中年人的生活更加沒有“容易”二字。

但無論生活變成什麼慫樣,我都希望你能想起Lila,想起她身上那股不屈服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