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職業技能

一、你對產品的理解是否足夠深?

個人覺得,在構思產品之初,我們就應該用公司的PRD模板來作爲規劃產品的提綱,以此提高對細節的把握,並大幅縮短正式產出PRD時所花費的時間。要想保證別人能從零基礎開始看懂你的PRD,你得自己先經歷一遍同樣的過程才行。

而且請記住,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PRD模板”。

我看過阿里的PRD模板,看過朋友創業公司的PRD模板,看過不少產品愛好者們交流的PRD模板,雖說大體相同,但仍然存在不少差異:有的事無鉅細,一一敘清;有的言簡意賅,毫無冗餘;有的以高保真原型爲主,PRD只用於必要時的信息補充。

但在我看來,這都是好的PRD模板。因爲PRD是給人看的,只要這個模板能讓負責同個產品的所有人員順暢地溝通,那它就是一個好的模板。嚴謹地遵守條條框框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條條框框背後“無損地信息交換”這一原則。

有些朋友可能天賦比較好,對產品和PRD比較有感覺,一上手就能對照着規範產出高質量的PRD;而我在這方面顯得比較笨拙,所以我在實習時採用了“仿寫+對比”的方法,對照着過往的高保真原型,試着自己撰寫PRD,然後將其與對應的原版PRD進行比對,總結差距

老實說,這個過程並不好玩,費時、費力,還容易產生挫折感,讓人在巨大的差距面前懷疑自己是否有天能夠達到boss們的水準,但它確實能讓你對寫PRD的套路熟捻於心。而且,幾次重複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語言風格、遣詞用句都與前幾版越來越像,這也能在工作中幫助降低你與同事間的溝通成本。

對了,如果時間、精力、資源都允許的話,不妨再找個自己喜歡的互聯網產品,寫寫PRD,與身邊做技術的同學討論一下,試着將這些信息無損地傳遞給他。也許你在實習時沒有太多機會直接與開發人員們溝通,但這並不妨礙你見縫插針地在生活中尋找類似的鍛鍊機會。

二、你是否定期審視自己的個人成長狀況?

這一點其實並不是針對“如何入門”的,而是針對“在入門後如何繼續成長”的。產品是一項入門容易、精通極難的工作,定期回顧自己過往的產出、總結自己過往的經歷,會對自己的成長速度大有幫助。

就算你一直保持着120%的努力與專注,盡力把所有細節都做到盡善盡美,但當你在兩三天後回看自己第一次產出的PRD時,很有可能就會發現不少問題——即使它已經通過了內部評審並提交給開發人員,可你仍會心存芥蒂。這很正常,不用感到氣餒;你應該做的,是將這些問題記在心中,向同事們虛心請教,在下一次機會到來時,爭取交出讓自己更滿意的答卷

在阿里實習時,我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在離職前纔去翻看自己的過往週報。直到那時,我才發現自己有許多問題從開始到最後都沒有解決,有很多細節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做好,有很多錯誤一次兩次三次地栽了跟頭。如果我能養成定期回顧自己成長狀況的習慣,如果我能更早一點發現自己的這些缺點,也許我在那段日子裏就能收穫更多的成長,留下更少的遺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