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

在出差的城市,和朋友在一個巷子裏晃悠。一個專門做油煎餅的小店店門口的宣傳菜單上,金黃的油煎餅甚是引人注目,我和朋友沒有片刻猶豫,走進店裏,點了兩份餅,一份油煎的甜餅,一份鹹餅。吃東西的檔口,和老闆娘聊起了天。她很熱情,一口貴州話夾雜着昆明方言,皮膚白皙,頭戴一頂英倫風的帽子,站在店門口,就是一道風景。從貴州來雲南做生意,已經十八年了,倆個孩子也在當地上學,已經成了雲南的“新土著”。

老闆娘的熱情並沒有“融化”我們這對對糯米餅熱愛有加的點評,朋友和我邊吃邊竊竊私語,“這個專門做粑粑的店還沒有你家老爹做的油煎粑粑好吃。”此語一出,我表示贊同。

家裏的老人們各有拿手的“絕活”,爸爸的大理酸菜魚,老爹(我公公,一直被我稱呼爲老爹)的油煎粑粑(比較獨特的食物,用糯米麪做成直徑約五釐米的餅)我都百吃不膩。

老爹煎粑粑是非常講究的,油一定要核桃油,火候的掌握也是關鍵,面選新鮮的糯米麪曬乾,和麪水不能多放,也不能放少,不幹不稀,恰到好處。揉成麪餅時厚薄要均勻,厚了就煎不透,外黃裏不熟,薄了口感就不好。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煎出來的粑粑,吃起來才焦黃、軟糯、可口。朋友們到家裏吃過老爹的油煎粑粑後都非常懷念。老爹也熱情,見朋友來了,沒到飯點,就會給我們煎粑粑,配上我泡的茶 ,就是一個愜意舒適的下午茶時光。

出差回家,先生和女兒在臥室各自看書,我給自己泡了一壺茶,才喝兩口,就聽見腳步聲上樓梯,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油煎粑粑?正誘惑間,只見手裏擡着一大盆油煎粑粑的老爹進來。我驚喜極了,嘴裏連聲對老爹表示着感謝。老爹微微一笑,出門下了樓梯。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都是在行動上,而孩子對父母的關懷有時只掛在嘴上。

我們仨開心地把蜂蜜塗抹在粑粑上,你一口我一口吃得一個盡興不已。

先生見我們吃得開懷,就和女兒講述彝族過年要吃油煎粑粑的習俗。 春節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正月初一吃素,傳說這一天是彌勒佛的生日,彌勒爲吉祥之福,吃素含有潔淨之意,也有的說這一天是“換肚子”,辭舊迎新之意。

先生家裏有三姊妹,他是老大,底下有兩個妹妹。小時候家裏貧窮,能吃上油煎粑粑非常不容易,每到過年時節,大年初一這一天,是他們最開心的日子。這一天,老爹會一大早就做油煎粑粑給家裏吃,嘴饞的姊妹們眼巴巴地等待油鍋熱氣冒煙,待老爹把餅揉好放進鍋裏,呲溜溜的聲音響起,香味就入鼻。姊妹們顧不上老爹的“呵斥”,就守候在竈臺前油鍋邊,待老爹把粑粑“翻個身”後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撈出,放進碗裏。紅糖是早就切好的,堆放在盤裏,這邊粑粑一到碗裏,那邊就用手抓一把紅糖撒在粑粑上面。給家裏的老爺爺奶奶各自拿兩個後,就往自己碗裏放,顧不上燙嘴,一個勁兒地往嘴裏塞。我們小時候“吃得那一個開心,滿足了一年的期盼。”

小時候還有一次吃油煎粑粑的機會,就是清明祭祖時,也會做油煎粑粑吃。當然,這一次的油煎粑粑煎好後,先要供奉祖先,待奶奶把所有的儀式都舉行完畢,姊妹們才得以享用糯得在心裏化不開的油煎粑粑。

老爹的油煎粑粑,不過是日常,不過是一份簡單的美食,但它充盈了先生一家過往歲月的艱難生活,也充盈了我們一家往後餘生的幸福時光。

家有老人,纔是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