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抑郁症就活该一辈子单身吗?

前段时间,一名阿里巴巴员工抑郁晕倒、撰文怒批阿里要逼死自己的新闻又怒刷了一阵我的朋友圈、微信群;而搜狐张朝阳也在访谈中谈到了自己曾经陷入抑郁时的煎熬:为什么我什么都有了,却一点也不快乐?自从我写了上一篇抑郁的文章,也有很多朋友在公众号后台、简书向我诉说他们的痛苦,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康复的办法。。。

你看,抑郁竟这么折磨人。

然而,今天我想说的不是抑郁多么可怕,也不是如何从抑郁中康复(关于抑郁康复经验可以看看我这一篇文章《告别10年抑郁,我总结了16条经验》),作为一个1/8人生曾在抑郁中度过的单身汪(呃,如果我才活八十的话),我想和你聊一聊抑郁的人是不是可以结婚这个蛮有争议也蛮有趣的话题。

其实我觉得,这TM就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你结不结婚关别人屁事。

然而,世间事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

如果抑郁这条小黑狗曾经在你的生命中大摇大摆地欺负过你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可怜的“铲屎官”存在的话,那么下面的话你一定不陌生:

“得了抑郁症还好意思结婚?”

“你抑郁就算了,可别去害人家儿子(姑娘)了!”

“我可不希望我大孙子(女)也遗传你的抑郁!”

......

更有甚者,会把抑郁和疯子画上等号,不是敬而远之就是用异样的眼光扫视你......

这些,我都曾经刻骨铭心地经历过,不少抑郁过的朋友在他们分享的故事中也曾多次提起。

今天,暂且不论外界的眼光和口水,单从「可操作性」这一方面谈谈我对这话题一点个人看法。

还是老样子,在各位小主向下浏览之前,还是先做一个小小的声明:

以下所有内容仅代表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具有专业性;专业的事情就交给医生和科学家们去烧脑吧。


一、为什么会考虑这个问题

经历过抑郁的人到底可不可以向平常人那样享受恋爱的美好呢?到底可不可以结婚生子呢?难道经历过抑郁就只能做一辈子单身狗吗?

除去一些社会上对抑郁的误解不谈,仅仅从怎样追求个人幸福方案最优化这个角度切入的话,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必要谈谈的。

今天我们不妨摘掉“有色眼镜”,仅从可操作性这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个争议性蛮强的话题。

三个方面:

1.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主要是你未来的爱人),
2.考虑复发的风险,
3.考虑对下一代的影响。

1.对别人的影响

抑郁会不会传染呢?其实是会的。

各位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或许听说过,或者从电影、书籍里了解过:心理咨询师也是需要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学名叫做心理督导师)的。

看到这里,想必你会和以前的我一样,感到很惊讶:怎么可能?心理咨询师不应该是心理最健康,最强大的人群吗?他们怎么还需要心理咨询师呢?

关于心理督导师有这么一则冷笑话,或许能解除你心中的疑惑:

一天,按照往常,心理咨询师小Z终于结束了当天最后一次一对一心理咨询治疗,送患者出门后,一下瘫在了办公椅上,神情痛苦。这时一直藏在他背后的心理督导师大D慢慢拉开帷幕,探过头微微笑着说:"好了小Z,你辛苦了,下面咱们该聊聊你的心理问题了。。。”

你看,原来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心理咨询的。这是因为他们每天都需要接触很多来自咨询者的负能量,而心理咨询师一般都比较容易产生共情(就是感同身受的意思),这势必会积累大量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心理督导师帮他化解,他的心理垃圾也会对他不利的。那么心理督导师有没有自己心理咨询师师呢?想必聪明的你已经有答案了吧。

所以,你看,就连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都有可能抑郁,那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毫无防备的普通人啦。

那么,为了心爱的人健康快乐,抑郁的传染性还是值得考虑的。

当然,大家不必恐慌,抑郁的传染性也没有那么恐怖了。它的“传染性”建立在两个条件上:

1.你需要长期接触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
2.你是那种天生敏感、易被别人情绪感染的人。

拿西西和伦哥来讲(关于他俩请参看我之前写的的《走出10年抑郁,我总结了16条经验》),伦哥也没有抑郁啊,他们现在还生活的很好。

2.复发风险

是的,抑郁的确有可能复发。

原因太多。

比如受到很强的刺激:像创业失败,失去挚爱的亲人、或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发生强烈刺激性意外事故等;或者是你根本就没有康复:只是程度减轻,当再次受到较大刺激的时候,又陷进去也很可能;其他未知原因

这时候,如果你有一个善良体贴的伴侣,还好些。否则伴侣的不理解以及两人之间的矛盾争吵,对你的恢复更加不利。从另一方面讲,即使你拥有一个好的伴侣,如果他(她)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也不幸陷入抑郁的话,你会有愧疚和罪恶感。而两个抑郁症患者在一起,互相影响,那无疑更雪上加霜。

当然,这些只是可能,因人而异。

3.对后代负责

抑郁症会遗传吗?从基因上来说其实不会。所谓的对抑郁症遗传的担心其实是抑郁家庭环境的影响,举个栗子(没别的意思哈,因为我是逗比):很多人都喜欢养宠物狗,当你把小金毛和小哈士奇放在一起养的时候,你会发现不久你体贴的大金毛也变成了二哈。。。再举个脑洞大开的栗子:如果让你和林黛玉从小一起生活,想象一下,现在的你会是啥样子。。。

再来看一组数据:

据国外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
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
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4.8%,
三级亲属(堂表兄妹)为3.6%。

看起来,好像挺可怕。

但概率这东西,就是个统计学的数字而已。对于个体而言,抑郁发生了,就是100%;没发生,就是0。

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会抑郁。关于抑郁的成因,有一种说法是有内因和外因两种。性格属于内因,一般来说生性敏感、细腻的人更容易抑郁,而那些神经大条的人则不容易抑郁,也不容易感染坏情绪。而外因就是一些不可抗力导致的瞬间的强烈精神刺激,比如地震、车祸、股票暴跌等等。

总结一下,就两句话:抑郁没有基因遗传性,但可能具有环境遗传性。感染抑郁的概率与性格有关,也与外力有关。



二、能否告别单身,看这几条因素:

是否康复?康复后是否稳定?个人是否做好准备应对未知挑战与困难?思维模式是否成熟?

1.已康复并稳定+思维模式成熟:完全可以

1)关于康复:我的理解,是指无需药物支持,无需心理支持,和常人一样,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小情绪,并能长时间保持这一状态。

2)关于成熟的思维模式:我的感受,是指:a.大部分时间能保持良好、积极向上的心态;b.告别受害者思维,或者能迅速识别并纠正;c.不再过度敏感,或能及时识别并脱敏;d.情绪低谷时,能够较快(一周内)地自我调整到好的状态。

以上这些也是每个正常的成年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所谓正常不是时刻保持精神健康,而是能维持一种小幅浮动的稳态健康。

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康复,并且符合上面所说,准备好迎接未来的问题与挑战了,那就放心大胆去恋爱、结婚吧(此时脑海里无限循环着一首经典儿歌:小和尚下山去挑柴,老和尚有交代。。。汗~)。

3)举个栗子:

崔永元,央视著名主持人。全中国都知道他曾抑郁过,赵本山饰演的黑土大爷还在2006年春晚小品《小崔说事》中对他进行了调侃。但现在小崔同志好着呢,拍电影、开公司,玩儿的不亦乐乎。他当然结婚了,还有个女儿,我们可没听说他爱人、女儿也抑郁了。

我喜欢的许歌手许巍,也在妻子和家人的陪伴下走出了抑郁,康复后又发行了新专辑(就是感觉没有以前《蓝莲花》《故乡》那么经典了,希望他的铁粉不要来揍我哈哈)。他的妻子和父母同样也没有抑郁,当然煎熬是有的,而且是很煎熬。我的老爸老妈当时也这样吧,想想真是心疼,好在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

小崔和许巍,他们都是顺利康复了,而且仿佛康复后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不同,可能会更透彻、更有深度吧。但至少,渡过抑郁之后,他们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心态也变得更成熟、率性。这些,从小崔开心的鼓捣自己的小电影,巍子更有禅意的新歌中,我们都能感受到。

2.康复不久不稳定/未康复:健康为重

这两种情况下,是不是可以恋爱、结婚,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对这些木有啥强烈要表达的看法,只要你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而且你另一半以及他(她)的家人没有意见,也可以尝试,我也祝福你。

当然,前提是健康第一。



三、不是小结的小结

1.得过抑郁也有恋爱、结婚的权利,康复了完全可以。但康复是第一位的。

2.慎重来讲,做决定前好好考虑一下文中提到的那些因素,也是挺有必要的。

3.好了就尽情去爱、去建造自己美好的小家吧,反正有大把时光,反正就一辈子,反正是自己的生活,别人管不着。

总之,没有谁活该注孤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祝好。


合作、转载、交流,请私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