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田傑出領袖,文化旗手陳有慶公外傳

    01      陳家有子初長成    立志惟希一等人

大清嘉慶丁卯年(公元1807年)年,陳有慶公誕生於江西省於都縣鐵山壠鎮畔田村(原會昌縣泮田村)。

其後5年,公元1811年,曾國藩誕生於湖南湘鄉。

其後6年,公元1812年,左宗棠誕生於湖南湘陰。

其後16年,公元1823年,李鴻章誕生於安徽合肥。

在那個大人物燦若星辰的時代,上天註定要賦予陳有慶不平凡的天賦和遠大的志向。

泮田村是一個偏遠的山村,然而泮田始祖陳公效梧明是一個非常有抱負,有遠見的人。爲求發展,遠走他鄉,從寧都遷徙禾豐焦嶺,再定居泮田,發動子孫轟轟烈烈開荒造田。真是古有愚公移山,後有效梧造田,到陳有慶 出生,百年間,泮田村已有良田2千畝,旱地1千畝,山林千頃,除卻泮田本土,今豐田村,河逕村,中坑村,大莊楊梅坑村,靖石鄉都有泮田田產。

嘉慶年間,泮田已是一個富裕的村莊,興辦村塾,陳氏子孫皆免費入學。有慶兄弟八人,分別是旌善,榮登,有慶,健行,心懷,靜涵。有慶行三,因此後人又尊稱"三太公"。有慶自小聰明,志向遠大,八歲已將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十二歲中秀才,家裏兄弟,村中少年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曾吟詩自勉:農耕謀稻粱,筆耘得翰林。他朝金鑾殿,衣錦報雙親。

02      晴耕沃野稻花香    雨讀書山智慧長

有慶雖說學習厲害,但不迂腐,不書生氣。早起放牛讀書,或灑掃庭除,或砍柴負薪;他事父母以孝,敬兄愛弟以仁,助親戚朋友外人以義,引得村裏人無不點贊,他成了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村人甲問:有慶你怎麼這麼自律?我兒子和你一樣大,十二歲了還整天玩沙玩土,上樹掏鳥,昏昏庸庸。

有慶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村人乙問:有慶,你的青春怎麼一片陽光燦爛,我兒子卻叛逆得雞飛狗跳?

有慶道: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不遜,遠之則怨。"

村人丙問:我兒子也叛逆,十幾年了,年年希望他能有改變,可年年失望,搞得老子抑鬱得要跳泮水了。

有慶道:有人是'年年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有新氣象;有人卻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如傻子。這類人註定要平庸一輩子,像《論語》裏的原壤,"幼兒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

有慶道:愛叛逆的人,無視規矩,表面託詞是生理週期反應,返祖爲懵懂猴子, 實質爲不自律,沒教養的體現。《論語》有子曰:其爲人孝弟,不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叛逆的人必定不孝弟,不孝弟之人必定不仁。

有人死如泰山,有人生如鴻毛。

03    天意造化仕途阻    設帳課徒報宗族

有慶二十二歲秋闈時節,詩詞歌賦,八股文章已經鍛鍊得經如火純青。他躊躇滿志,籌好銀兩準備去省城參加會考。然而天有不測之風,贛州鬧匪患。匪徒兇惡,殺人放火,打家劫舍,波及鄉下。出於安全,泮田宗族人土,有慶老爹步衢便勸服有慶放棄進京趕考。

有慶雖然遺憾,但卻不怨天尤人,坦然接受人生的挫折。村裏人得知後,紛紛前來安慰,提議他當老師,教育村裏子弟,有慶滿腹經綸報國無望,回報宗族卻也是踐行了知行合一的理念,於是安心當起了老師。

在他教授的學生中,有一位外鄉陳氏子弟,喚作陳作霖,這娃才思敏捷,過目不忘,有慶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年少,便全力栽培他。

有慶課徒第一要義也從《論語》開始,此書爲四書之首,是教師鼻祖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學術著作,兩千多年以來,影響着每一個國人,上到治國精英,下到販夫走卒樵夫農者,雖未必人人誦讀過,卻人人踐行。譬如每個姓氏都有祠堂,供奉牌扁,乃是"慎終追遠";每到節日,遠方的家人回家團員,即便回不了,也會"倍思親"。家是人的根,沒有家哪來國,有了家,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有慶除了學堂上課,經常會帶學生去遊山玩水,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也。泮田的鳳凰山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鳳凰山實爲兩座山,中間泮水流淌而出,原來一座叫雞公嶂,一座叫雞婆嶂,每座山的腰間各有一巨石突兀似雞公雞婆欲飛沖天,故名。每到雨天,可以聽到小雞吱吱鳴叫,引得天上雷公誤爲精怪,轟隆一聲將兩塊巨石霹斷,雞聲從此消匿。有慶據此喻爲鳳凰涅槃重生,改爲鳳凰山。

有慶帶着學生在山上,河間吟詩作對,不亦樂乎。

有慶道:這邊有鳳凰山,泮水,村背有後龍山,我據此出一聯:鳳棲泮水依地利。

陳作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龍臥後山待天時。師徒二人相視大笑。

在老師悉心培育下,陳作霖不負老師重望,六歲已然將四書五經背熟,比之有慶早了兩年,真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十歲中了秀才,十八歲中了進土,學位"賜進士出身”。有慶深以作霖爲驕傲,替自己圓了狀元夢。

04  百年修得同船渡    三生約定喜字紅

二十三歲,是有慶大婚之年。禾僚,有慶的家裏張燈結綵,每件物都散發出吉利的氣韻,紅色的燈籠,紅色的飄帶,紅色的油燭,紅色的對聯,紅色的喜字,紅色的花轎……嗩吶吹奏出令人歡天喜地的樂章,鑼鼓敲打出神歡人樂的喜慶;每個人都心花怒放,每個人都替有慶高興,這個泮田溫良恭儉讓的君子,娶得該是怎樣一位宜室宜家的窈窕淑女?

鞭炮聲中,火紅的花轎停在祠堂門口。主事的先生舉着一隻公雞呼贊:

      日吉時長,天地開張。好時好日,時候正當。繡帳牽絲天作合,淑女君子結成雙。年年生貴子,月月置田莊。好子生五個,好女生一雙。大公子南京督都,二公子北京宰相,三公三元及第,四公子吏部官郎,五公子年紀雖小,管到十八省錢糧。大女子做千金,二女子做皇帝娘娘。多生貴登科甲,探花榜眼狀元郎。千年富貴久,萬世榮華長。

圍觀的人們齊聲歡呼:要得,照先生金口。

花轎擡入祠堂,長袍馬褂的有慶掀開轎簾,新娘胡氏便看見了玉樹臨風的他。

婚後夫妻恩愛,夫教書來妻織布,夫唱婦隨,有如神仙美眷。

他們家的時光裏飄浮着四書五經的氣息,胡氏雖不懂那些"之乎者也",不懂那些"仁義道德",但她知道那些是好玩意。因爲丈夫身上散發着與衆不同的氣質,一定是那些難懂的字眼在起作用。

他是那樣的溫柔體貼,那樣的善解人意,懂你說的,懂你沒說的。自己想要什麼,他很快變戲法一樣將自己想要的東西買回來。譬如自己想要一枚銀釵,過不了幾天,一枚鏤了牧丹花,柄上紋了鳳凰的銀釵就塞到手上,插在髮髻,那個美呀無法言說。再譬如自己想要一身花布衫,他就會託人從會昌城裏扯上一匹最時尚的布料,做一套最時髦的衣裝,胡氏心裏個樂啊無法言說。

05  宣父春風吹鴻儒    陳公好雨潤同鄉

有慶家裏,書齋取名"仁德堂"。左聯書"積善之家有餘慶",右聯書"讀書士子躍龍門"。

一到晚上,他家就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往來有白丁。雖然在這裏類似沙龍,可以談古論今,可以吟詩作對,可以嘮家長裏短。有慶訂了些規則已防越界,依舊從《論語》處來: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說。

不合禮節的東西不看,不談,比如淫亂之事,嫖妓,男女偷情,通姦;歪門邪事,比如賭博吸大煙;背後議論人,但雙方當面訴說可以。

陳作霖取得功名後,主政會昌城,時不時來泮田看望老師。

陳作霖道:老師,世人皆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如何解釋?

有慶道:世人只看到窮困潦倒的書呆子, 並未看到那些在位爲國爲民的士子。書生呢,只以爲只有作官一條出路,落榜了便以爲人生自此黑暗,一頭鑽在書裏不肯出來,自視清高。陽明先生就十分痛恨此等書蟲,他提出'紙上得來終覺淺,事上磨鍊方是真',事上煉這一理念端得令人醍醐灌頂。

讀書人最忌懶得動手做事,陽明先生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從身邊事情入手,從當下入手。譬如我居於泮田,假如我整日想的是國家大事,整日懷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會變成神經兮兮的杞人。這些大事誰想,誰能扛?當由能改變國家,影響國家的人去扛,曾國藩,左宗棠輩。

我居於泮田,泮田需要什麼,我便滿足什麼。課人子弟,婚喪嫁娶,借貸買賣,疏通糾紛,化解矛盾,我專在需要的事上練,你看誰曾飢諷我百無一用?

陳作霖道:老師所言,真學以致用之至理也。

有慶道:泮田雖不似江南繁華大城,但歷史淵遠流長,陳氏承前啓後的精神千古不滅。戰國陳氏治齊,義門陳氏治家,到我泮田陳氏造田,瓜瓞綿綿,成爲會昌第一大村,真是保留了陳氏千年不變味的真骨血。

陳作霖道:書上講,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師治小村可以治大國矣。

有慶道:我相信泮田可以成爲楷模,每家每戶夫婦相愛,父子相親,兄弟相悌,婆媳妯娌相睦,親戚朋友相善。我亦相信,史書當載陳氏造田與義門治家相比肩。

06  泰山崩裂不變色    中流砥柱定乾坤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不到幾年席捲全國,大清江山危在旦夕。

這年清晨,有慶一家人正吃早飯,屋外猛然人聲鼎沸,一羣人嘩地衝進院子,慌慌張張地喊:有慶老師 糟了,長毛要打進來了。

有慶踱出院子,見村民拖兒攜女,牽牛趕豬,有肩揹包袱,有肩擔簍筐,有頭頂鐵鍋,敢情個個決定要逃離泮田。

有慶大喝一聲,聲震屋瓦:你們慌什麼?是誰撒播消息的?

一個村民道:有慶老師,外頭都這樣講,長毛攻陷了全國,所到之處殺光搶光燒光,都打進贛州來了。

有慶道:你們不要亂了陣腳,天下若是要蹋,自有曾國藩,左宗堂,李鴻章輩頂着;會昌城若要蹋,有陳作霖輩頂着;泮田若要蹋,有我陳有慶輩頂着。你們不要鬼嚇鬼,人唬人。個個回家好好過日,我自我法子保護泮田。

有慶的兄弟榮登,旌善亦來講話:大家信我兄弟,天下大亂,到哪都亂,泮田好歹還是個清靜的所在。

大家聽了,都信服有慶,紛紛散了。

有慶組織村裏壯丁,又派人去會昌城請陳作霖。他把壯丁分成六組,每組六人,夜間在上村,中村,前村,禾僚,畔田橋,燈盞丘巡邏,每組一柄銅鑼,一遇危險,便敲鑼示警,費用由宗族的義田出納。人們的心便安頓下來。

過了幾日陳作霖從會昌城下泮田,途中見各村動盪不堪,唯有泮田人人安居樂業,氣定神閒,知道是老師的功勞。

作霖對有慶道:長毛雖然聲勢浩大,確實佔領了一半江山。但曾國藩率領湘軍,李鴻章率領淮軍,已成功阻擊,大大打擊了長毛的氣焰。曾國藩更是威名如日中天,全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有慶道:當年陽明先生一己之力扭轉大明江山,曾國藩有望接班陽明先生了。

作霖道:曾國藩實爲讀書人楷模,立德,立功,立言呀。文可揮筆指點江山,武能跨馬保衛江山。

有慶道:唯有讀書纔可錘鍊出這身砸不死,煮不爛,熔不了,敵強我亦強的真骨血。

07  踐行仁義逾百歲    德高望重五世春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有慶治理下的泮田真的人人好禮,讀書成風。年輕人志氣高遠,或登科作官,或從商成賈,人才輩出;中年人心平氣和,享受歲月靜好;老年人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

1904年,有慶已逾百歲,身見五世,族人給他舉辦了隆重的壽宴。

陳作霖親筆書寫了壽幛,攜同會昌所有陳氏秀才,稟生,貢生,舉人一同到賀,盛況空前。

陳公有慶百年後,老師輩出,有陳志明,陳明德;陳志尚,陳榮華,陳榮貴三父子;陳光昌,陳海燕,陳招娣三父女;陳前鵬,陳烈昌……人才儕儕無窮盡,又有長江滾滾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