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不是把每個環節做到極致,而是在關鍵環節打動用戶“這句話對嗎?

前幾天一位互聯網的前輩“亮哥”,在他的個人訂閱號“張記雜貨鋪”裏發表了一篇名爲“用戶體驗不是把每個環節做到極致,而是在關鍵環節打動用戶”的軟文。待我閱讀到這篇軟文已經是發佈數日之後的事了,通讀全文後習慣性的掃了一下評論,其中一條評論引起了我的關注--”內容都還沒看,就爲這個標題激動認可的點贊!...“因爲評論人是好友所以我非常認真的讀了幾遍此文的標題”用戶體驗不是把每個環節做到極致,而是在關鍵環節打動用戶“,然而我的結論卻是--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是喝醉了。。。


別急着噴我,先看完以下三個支持我的論據,你們再來跟我撕逼也不遲。


一、Uber和滴滴


因爲亮哥撰文的起因是一次糟糕的Uber打車體驗,所以我也就把現在最具代表性的這兩款軟件拿出來說道說道(主題是不是分析產品,所以僅作粗略概括)。


  1、產品的驅動方式


Uber:算法驅動


Uber這款打車軟件最牛逼的地方在於它極其強大的算法,它將人流高峯區、人流高峯時段、匹配方法、計費方式等等都全部適時的計算到適應於每個小環境。基於這種科學的數據推算,司機載客性價比和乘客的搭車速度相較於其他打車軟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網傳Uber的誕生源於它的創始人Kalanick對半天打不到出租車這件事很煩躁,於是召集到幾個牛逼程序員開發了這個面向普通民衆的打車軟件。再看Uber最牛逼的地方是它對於閒置私家車資源的把控遊刃有餘,所以對於Uber來說,它所謂的關鍵環節應該就是這個算法所提供的高效率--讓你在最快的時間裏打到車就是它要做的事情。


再來看看所謂的其他環節,因爲一切APP上的資源調控都是由app自動安排,所以Uber在每個城市的運營團隊就幾個人也非常好理解了,它是算法驅動的,運營對它來說相對就比較輔助了。這好比王法所到之處全民皆服,但是地方法院還是得有的(僅作爲一個粗略的比方)。當Uber或觸及或違反一些國家的利益和法規時,它的解決方案也是比較拙荊見肘的,具體情況請參照歐洲地區Uber的境況。再看看Uber提高了打車效率的同時,它對於拒載這件事(亮哥遇到的操蛋事)採取的措施也就是被動等待用戶舉報然後制定相關懲罰制度,算法這麼牛逼爲何不把主動監控派了單卻未形成交易這件事容納進算法裏呢?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否則亮哥就不會發文來噴它了。再來看Uber基於算法來驅動產品這件事,因爲算法依賴於數據的採集,那麼客戶端就要頻繁與服務器進行數據溝通,於是它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它的流量消耗和電量消耗是很強的。所以Uber的司機們,記得在車裏備一根數據線,以免車到半路結不了賬就悲劇了。以上這些所謂的其他環節都有非常不可取之處,何談打動用戶的極致體驗?


滴滴:運營驅動


稍微細心點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滴滴APP的地圖版塊是騰訊的,也就是說它的算法是比較依賴於第三方的。它要做的事情是給出租車司機和乘客間提供一個溝通的橋樑,這應該就是它的關鍵環節了。


滴滴不像Uber那樣靈活,它給出租車師傅和乘客制定了一套規則,司機和乘客必須按照它的規則來玩,並且對於時段性的道路峯值情況和搭車性價比是沒有靈活的調整的,它以規則內容的運營來調整滴滴市場的走勢。個人認爲把打車需求比作一個金字塔的話,底層的大衆需求它是完全可以滿足的,但是隨着金子上層越來越細分的條件要求,它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但從滴滴原本的出發點來說,滴滴確實做到了互聯網+的這麼一個效果,讓出租車和打車的人都得到了高效率的溝通。


再來看看所謂的其他環節,正因爲滴滴的司機端起初針對的是出租車司機,於是它很慷慨的把私家車這個大蛋糕拱手讓給了後來者Uber。雖然現在正在慢慢開放私家車的市場,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能說:先來的吃肉,後來的喝湯。再說滴滴的傳單方式(作爲一個有強迫症的PM,每次坐出租車我都會問師傅們一些打車軟件的問題),滴滴師傅跟我抱怨過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這傢伙一天到晚的報單,叫得人頭都痛,有時實在受不了會關一段時間。再說爲什麼乘客常打不到車,問過很多師傅得到的答案是:加價高的單子比較好賺錢,基本都會等等看有沒有好點的單子。再來看滴米這件事,這應該是滴滴打車比較成功的一件事了。司機每接一單都會得到相應的滴米,滴米用於搶路遠的單子也就是所謂質量高的單子,滴米高的優先搶單。也就是說多勞多得,並不會好單差單都任意隨機分配,這點得到了大部分師傅的好評,這就是所謂其他環節帶來的體驗效果。

  2、好用程度


上面大致說過司機端的一些問題,這裏僅從乘客端來說。


Uber:說實話,有多少人使用Uber不是出於嚐鮮的目的,然後又被它開始的優惠政策套住一段時間的?這點不光是乘客,就連司機也有很多是出於這個原因吧。然而,Uber的車費及車費無法預估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承受的了的。甚至很多司機都不太認路(別跟我說那都是女司機),對於非常趕時間的人來說,出租車師傅對於路況的把握和熟練的方向感都是你的不二之選。那麼光靠打動用戶這麼一點體驗有個卵用?


滴滴:需求派出去得不到出租車的垂青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感受過吧,那些下雨天的早晨跑到路邊小賣部裏一邊躲雨一邊跺腳,抱怨沒車接單的人裏面肯定有你。這跟它要解決出租車和乘客溝通的關鍵環節有沒有一點違背?


   3、好看程度


至於美觀方面,兩款APP都一般,交互什麼的更不吐槽了。相對來說Uber在UI方面略勝一籌,地圖上車子都是動態的,甚至在某天魔都被大雨淹沒的時候,車子都變成船了,這裏必須要點一個贊。這個又友好又有溫度的小變化真的爲Uber加分不少,朋友圈那天就被Uber給刷屏了,瞬間感覺Uber可愛了不少有木有?這個在其他環節裏的事情做細緻了有沒有爲用戶體驗帶來加分?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多的不再贅述,個人認爲通過上面兩個APP的大致分析能清楚的感覺到,關鍵環節在整個項目裏往往只充當了一個精神領導的角色,它指引着一個項目的態度和走勢,而整個項目的順利展開和良好運營更需要所謂的其他環節彼此配合協作來完成。對於一個項目來說,關鍵環節是重心,所謂的其他環節都必不可少也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二、所謂“極致”


很多人對於“極致”有個認知上的誤區,認爲“極致”意味着完美。然而漢語詞典會告訴你,極致意味着最佳,而完美意味着沒有瑕疵。你肯定聽過這麼一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個人認爲極致更適合做一個比較詞,它衡量一個東西一件事在有限的資源和客觀環境下所能達到的程度。那麼那些所謂的其他環節雖然重要程度比不上關鍵環節,分配到資源和關注度也往往有限,身處的客觀環境也是身不由己。所以它就應理所當然的被忽視麼?顯然並不是這樣,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整個項目能不能成,必須依賴項目裏的每一個細節的支持。每一個細節必須在它有限的資源和客觀環境裏做到最好的程度,也就是到達極致才能配合整個項目的運行,從而讓整個項目達到最好的效果。在我看來,產品裏細化到每一個按鈕都有它的責任和使命,它是產品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們必須在團隊的有限資源裏做到極致。Idea固然重要,細節也同樣非常重要!


所以,“用戶體驗不是把每個環節做到極致,而是在關鍵環節打動用戶”根本就是一個前輩不負責任的一句胡話。


三、致創業狗


每一個有覺不睡的創業狗都是折翼天使,放着泡吧泡妞睡大覺不幹,跑去操着當爹又當媽的心,同時還要肩負團隊使命、照顧各種細節。我覺得他們真的不是天生折騰,更不是腦子有病,而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該做點什麼、想要做點什麼,必須做點什麼。


對於創業團隊來說,資源這種東西非常的匱乏,不是每個團隊都是“愛樂活”那樣的富二代,你憑什麼任性而爲?何況任性的富二代都遭不住揮霍而苟延殘喘。所以,每一個創業團隊裏的CEO都有責任和義務去規劃和分配好團隊的資源,讓每一份資源都在相應的細節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達到相應資源上的極致。分配的好的團隊至少不會運營的太差,分配的糊塗很可能會造成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尷尬境況。


所以,在有限的資源裏,把握好打動用戶的key點,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這是一個好產品一個好團隊應該有的態度。


讀完表示不服的,來平臺過招!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