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五)——補全篇

Charminar是海得拉巴舊時的中心,現在變成出名的景點,而且是當地最大的市集。

這算得上海得拉巴很出名的一個景點,是十六世紀海得拉巴當時王國的城市中心,有點像北京或西安的鐘樓鼓樓那樣的四方高大建築,像中國的四方鼎,四面牆上都有一座入牆大鐘,一樓是中空的,沿四角往上走,最高一層在古時是法庭,而且聞說站在頂上可以一覽海得拉巴全貌。週六下午五點左右去到的,已經出動警察在維持秩序,景點已經停止售票,只得在外圍走走看看。但神奇的是,即便是要憑票進入,一樓擠滿了人,都坐在地上,但樓頂上卻沒什麼人。更神奇的是,一樓坐在地上的都是印度人,看不到外國遊人。同時,這也是海得拉巴市內最大的市場,售賣各類東西,如首飾、日用品、衣服等等,不僅有各個大小不一的店鋪,還有隨地散落的走鬼,當然也有掛滿一身各種物品的遊販,人多到寸步難行,各有各的秩序,擠出來後就再回望,就像滿滿的一鍋餃子,無序可循,只待獨自出鍋。四方建築周圍除了市集外,還有些金碧輝煌的建築,據說這些都是寺廟,這些日子所見之處,可以說寺廟是海得拉巴最華麗最光鮮的地方了。

另外,海得拉巴當地有個很出名的市場,具體名字真不記得了,居然還要買票才能進入,剛去到門口的時候,我還以爲是座寺廟或公園,一進去就傻眼了,原來是賣紀念品或印度特色商品的市場,因此是晚上下班後纔去的,而且是印度同事帶我去的第一個地方,她們以爲我會喜歡購物或者是買紀念品,於是問都沒問我,就把我拉了過去,爲免打擊印度同事的熱情,我還在那兒買了對銀耳釘給媽媽,一百多人民幣啊。然後發現經商方式和中國一樣,商家出高價,通常是兩到三倍於真實價格,然後客戶狠殺價,幾個回合下來,才能成交。 

海得拉巴的城市規劃幾乎可以說是零。

除了這次公幹的Hitek City是特別規劃出來用於招引跨國公司入駐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想到建什麼就立即建,基本上不去考慮整體規劃和長遠發展的問題,即使在Hitek City內部也是這樣。所以,在海得拉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分離得很遠。辦公室集中在Hitek City內,而居住就在Hitek City之外,通常出行距離有10公里以上。在海得拉巴,還有兩個舊城區,這次我只去了Charminar的那個(關於Charminar的介紹可以在Google上搜索)。這個城區,80%以上的居民都是穆斯林教徒,黑衣蒙面是基本配置。道路極少有斑馬線和紅綠燈,正在修路面輕軌,高橋橫跨,不知所向,汽車隨意變線切道,行人隨意橫穿馬路,外加摩托小三輪見縫插針,塞車是常事。建築物左一棟右一棟,高矮不一,樣式不一,顏色各異,甚至有些辦公建築就像是私人莊園。即便現在已經在Hitek City內部建居民住宅高樓,但據觀察而言,入住率非常低,而且房價對於印度人來說也是非常高。說得好聽點像是地面上散落的彩虹糖,說得難聽點就像是農村水牛隨處在地上拉屎,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政府只是簡單粗暴地劃了個圈圈,佔了塊地,但至於在這塊地裏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則是自由發展。說真的,這個海得拉巴就像是中國四線城鎮那樣,只把道路簡單修好,實現通車就行,但至於未來怎麼發展和想這個城市長成什麼樣,隨便就好。


十三天的印度公幹之旅是個難忘的經歷,難忘在於讓我有體會到了與報道不一樣的印度風情。海得拉巴充其量最多像中國的三四線城市,但是也沒糟糕到像媒體或網絡報道的那樣。而且在公幹期間,印度還舉國通過了同性戀合法的方案。相對來說,是一個人文文明相對走前,但生活水平、經濟條件、城市發展相對落後的城市,當地人的生活質量的確很低,衣衫破舊、光腳走路的大有人在。或許是因爲大多數的報道都出自於相對發達國家的人民,潛意識中把印度生活與自己國家對比,所以出來的信息就顯得頗爲感慨和片面了。總的來說,最大的體會是不要爲報道矇蔽了自己的雙眼,也不要被自己的腦補和想像遮掩了自己的智慧。


《印度之行(五)——補全篇》

《印度之行(四)——食物篇》

《印度之行(三)——人文篇》

《印度之行(二)——出行篇》

《印度之行(一)——準備篇》

《印度反轉之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