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四) - 食物篇

印度當地的食品主要以咖哩爲主要調味品做成的各式菜餚和醬汁。

在印度,請隨時注意右手的衛生,因爲吃印度餐,主要是用右手完成的。印度餐主食主要是米飯和手抓餅,然後配以各色的咖哩醬汁。米飯有白飯和青菜飯,印度米飯和中國米飯是不同的,中國大米是短小的,中間粗兩頭尖,但印度的大米則是細長的,長度相當於中國的兩倍或更長,粗細從頭到尾都一樣,煮出來後一粒粒,泛着油光,像是加了油煮的那樣。然後就是加各類咖哩醬汁和了一起吃,可以用手抓着吃,也可以用勺子舀着吃。手抓餅的各類也是非常多,有像東北烙餅那樣的,有像是糯米小餅那樣的,也有的像煎炸着煎堆那樣脆香脆香的,但都是會有各種醬汁蘸着吃的,有咖哩醬的,有花生醬的,蜂蜜,甚至還有椰子蓉的。老實說,一頓下來,我通常要吃三張手抓餅才能去除飢餓感。印度的肉基本只有雞肉,由於宗教信仰的原因,因此,十幾天下來,我基本上就是在紅咖哩雞、綠咖哩雞和黃咖哩雞以及炸雞塊中選擇。偶爾吃了兩次炸魚,都是因爲去酒吧的原因才能吃到,但是,我吃不到任何的魚肉味,打從心底裏有種恐慌,這些炸魚是不新鮮的,否則都不需要這麼重的方式來入菜。

十幾天下來,海得拉巴當地最出名的食物是biliangni,名字拼寫是按照發音來寫的,不一定正確,請看後面配圖,說白了,就是加雞肉和米一起煮的雞肉飯,味道的確是很不錯,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我在海得拉巴實在沒什麼東西吃了,所以纔會覺得biliangni是最好吃的食物。 

在印餐廳吃的中國菜,實際上就是加了咖哩煮的美其名曰的中國菜。

沒有機會在印度的中國菜館吃中國菜,但有幸在酒店的自助餐廳吃了所謂的“Shanghai Vegetable”中國青菜,一鍋咖哩水泡着的黃黃的各式瓜果,如青椒、紅蘿蔔、土豆等。當時取菜時就沒敢下重手,坐在位置上吃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明智,因爲這菜吃起來是酸的。

考慮到衛生和自己腸胃的情況,遠離一切未經煮熟的食物,包括水。印度菜式中不包含生食的食物,但是,由於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及印度當地有非常多的素食者,所以沙拉也出現在酒店的菜單上。衛生情況的確有時讓人難以忍受,例如廁所的衛生情況,不管是辦公室的廁所,酒店的廁所或者是外出吃飯時飯店的廁所,馬桶都是泛黃的。後來仔細地觀察了下,衝馬桶的水都是黃的,立即和中國朋友分享了這個發現,然後被問到洗澡的水的狀況如何,我選擇了沉默和逃避,我寧可欺騙自己,也不願知道真相。考慮到自來水的狀況和腸胃脆弱,全程在印度喝的都是煮開了的礦泉水。但是,現在回想起來,自來水的狀況也並沒有太差,全程下來除了第一晚我是用礦泉水刷牙外,其他時間都是用自來水刷牙,偶爾用溫開水過過漱口水,腸胃基本都沒出現大狀況。當然,如果對衛生狀況是零容忍的狀態,也不妨可以像其他的攻略上所說那樣,全程用礦泉水刷牙。 

印度食物也受西方文化影響。

託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福,每天早上都有西式早餐開啓美好的一天。很多我印度的同事,年輕時都有在西方國家留學的經歷,也許也因爲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印度食物早餐可以西式的很厲害。牛奶、穀物、煎雞蛋、麪包吐絲等非常常見。每天早上,我都是一杯熱牛奶、兩片面包吐絲外加兩個煎雞蛋,開啓工作的一天,而且這算得上是一天下來吃飯最幸福的時刻。還有自助沙拉,無論早中晚餐,必有沙拉,甚至我還看到有人用草莓慕斯作爲沙拉醬。

印度的點心或甜點,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甜。

舉個例子,透明大碗裝着,看上去像是慕斯的甜品,上面鋪着層啫哩,原本以爲下面會是蛋糕,沒想到的是,居然全是奶油,更絕的是,居然會把它混合着米飯或者是手抓餅一起吃。這個甜點會變很多個花樣,但都只是味道變化,如芒果變成草莓之類的,但下面那一大盤的奶油卻是恆定不變的。除了慕斯,其實還有印度本國的甜品,實在叫不出名字,但是都有個共通的特點:甜到膩。即使如我般愛好甜食,也無法駕馭。

星巴克是個好地方,如果你想解鄉愁,而且又恰好喜歡喝咖啡的話。

標準化讓我更愛星巴克了,咖啡的味道和印度以外的地方一模一樣,至少拿鐵是這樣,而且服務也是非常棒。在海得拉巴,我曾經爲了一杯星巴克,孤身一人走出酒店,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橫穿十車道馬路,並且獨自走在路上,就爲了一杯星巴克拿鐵,以及享受下星巴克店裏的環境和感覺。但是星巴克的點心已經入鄉隨俗了,味道要麼甜得讓人起雞皮,要麼鹹得讓人卻步,要麼就是一股厚厚的咖哩味讓人頭皮發麻。 

總的來說,印度的食物還是很有特色的,據當地同事所說,光咖哩就有一百來種,就像芝士在歐洲那樣。印度的食物一般偏鹹偏辣,吃完後很容易口渴。印度人吃得並不多,而且三餐也不準時,我身邊很多的印度同事是可以不吃午飯一直工作到下班的,或者是吃一些小點心或水果就當中飯的,即使吃午飯,吃的時間也比較晚,通常是到中午1:30左右才吃午餐,曾經很深的一次體驗是,大夥兒一起開會開到2:30,都不願意停下來去吃飯,我實在忍不住了,當衆離開會場自己去找飯吃,過了十來分鐘後,我的同事才慢悠悠地到飯堂吃飯。


《印度之行(五)——補全篇》

《印度之行(四)——食物篇》

《印度之行(三)——人文篇》

《印度之行(二)——出行篇》

《印度之行(一)——準備篇》

《印度反轉之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