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崩潰,自古就不稀奇

羅隱,晚唐著名詩人。

如果覺得有點陌生,請朗讀下面詩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自遣》

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

——《蜂》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籌筆驛》

家國興亡自有時, 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 越國亡來又是誰?

——《西施》

沒錯,這些有觀點、有態度,有情懷、有格局的詩句,

都是出自羅隱之手。

才華如螃蟹般橫溢的羅隱,

在小李杜之後的晚唐,

絕對擁有頂級流量。

就連當朝宰相鄭畋[tián]的掌上明珠,

對他都極爲仰慕,

吟誦羅隱的詩作,

是她每天的必修課。

天長日久,

羅隱便存在她深深的腦海裏,

她的夢裏,

她的心裏,

她的讀書聲裏。

甚至眼一閉,就會浮想聯翩:夕陽西下,白衣配白馬,風沙漫天,一張冷酷而俊俏的臉。

別覺得她很花癡,在那個沒有照片和視頻的年代,文字基本上就等同於一個人的臉面。

如此,情竇初開的鄭小姐,便單方面陷入情網,不能自拔。

都說女孩的心思男人你別猜,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但父親除外。

很快,鄭相爺就安排下人,將羅隱請到了府上。

鄭小姐自然不能出面,只能躲在簾後,

強行摁住心中那隻自帶渦輪增壓的小鹿,

趁着羅隱與父親交談之機,偷偷瞄上一眼。

當眼光觸及羅隱的臉龐,

鄭小姐的心裏,先是興奮夾着緊張,後是驚訝伴着迷茫,

最後卻只剩萬般失望。

她原以爲,能寫出「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

之語的羅隱,

必定也是儀表堂堂,

風流倜儻。

沒想到眼前之人,卻「貌古而陋」,比文丑還醜,比閏土還土。

藍天白雲,晴空萬里,忽然暴風雨,鄭小姐瞬間受到一萬點暴擊,從此再也不讀羅隱的詩句。

這是一個「人設崩塌」的事故,但羅隱本人很無辜。

顏值是顏值,才華是才華,一碼歸一碼。

偏偏這位相府千金,

將詩人的優點無限放大,

認爲才華高必然顏值高,

作品好必然長得好。

無數次的臆想後,

原本顏值爲負數的羅隱,

在鄭小姐的心裏,

竟成了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之人。

哪裏有什麼必然,全都是一廂情願。

這種「人設」,只是來自於粉絲的猜測,不崩纔怪。

第二種「人設」,

是當事人自己設定的。

宋徽宗趙佶[jí],

在歷代帝王中,

一直都是個奇葩的存在。

史書對他的評價是,「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

幹啥都行,

就是當皇帝不行。

這般尷尬的評價,

放眼天地萬物中,

恐怕只有除了牙齒刷不白、刷什麼都挺白的牙膏,

能和他相提並論。

徽宗即位後,內有宋江、方臘作亂,外有北遼、大金等國虎視眈眈,日子肯定不好過。

加之寵信奸臣,

不理朝政,

國防和外交,

都被他弄得一團糟。

終於,金國起兵了。

得知這一消息時,

趙佶竟說:“我平日性剛,不意金敢爾!”

我大宋君王這麼強大,

區區一個金國,

諒他不敢怎樣!

是的,你是皇帝,

向來一呼百應,

萬般強硬。

徽宗在朝廷上說出這番話,

既是向外界表露天子的威嚴,

也是在向羣臣展示自己的「硬漢人設」。

那一瞬間,

連趙佶自己,

都把自己洗腦了。

但這並不代表,

他是真的強大。

等到金兵渡過黃河,直逼汴梁之時,

「硬漢」趙佶竟當場嚇暈,

直接從御牀滾下,

身邊的太監,

好一陣折騰,

纔將他弄醒。

真是尷了個尬,

又尬了個尷。

這就好比那些氣功大師,

平時表演時,

一掌揮過去,

能擊倒幾十人,

時間久了,

他自己也信以爲真,

甚至爲了證明自己,

竟敢走上擂臺,

挑戰搏擊手,

結果不出3秒,

就被KO。

還有一種「人設」,

來自團隊運作。

這是當下娛樂圈中,

最常見的操作。

比如某位「愛讀書的老幹部」,

竟在機場戴着墨鏡,

看起了書。

事後證明,

這只是經紀團隊出於塑造「人設」的需要,

策劃的擺拍。

這位明星真的愛讀書、有文化嗎?答案很快揭曉:

梵高是什麼人?

他那麼點水平,

怎麼能寫出這麼一句,

雞湯味超級濃郁的話語。

話說這位「老幹部」,

真是繁體字也救不了你啊。

當然,以上三種「人設」,很多時候可以相互轉化。

「啥是佩奇」,全都配齊。

經紀團隊會充分考慮粉絲的意願,

進行包裝運作,

將明星逐漸營銷成粉絲喜歡的模樣。

時間一久,明星也會產生錯覺,

以爲虛假的「人設」,就是真實的自己。

上世紀,媒體並不發達,

影視演員全靠演技和作品來積攢人氣的,

如今網紅時代,

顏值即正義,

演技不夠,只能「人設」來湊。

很多經紀公司和明星本人,

便熱衷於塑造和維護各類「人設」。

尤其是有了一兩部代表作之後,

演員在屏幕裏的形象,

會主動或被動的延續到私人生活。

劇中「溫文爾雅」,

戲外也必是「謙謙君子」,

劇中「儒雅深情」,

戲外也必是「文質彬彬」……

當然,這種私人生活,是指媒體能拍到、民衆能見到的「私人生活」。

否則,「人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從受衆的角度而言,

身處一個信息氾濫的世界,

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

去鑑別一個「人設」。

只是簡單認爲,作品等於人品,角色就是演員本人,

進而將複雜、多面的人物,

粗暴的貼上「好男人」「老幹部」「鄰家小妹」等標籤,

圖個省心和簡便。

如此一拍一合,便涌現出了眼花繚亂的各種「人設」。

一旦「人設崩塌」,

受衆就會「莫名驚詫」,

或真或假的哀嘆、痛惜、遺憾之聲,不絕於網絡。

其實,這種狀態下,發生「人設崩塌」事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世事本無常,

眼見他起高樓,

眼見他宴賓客,

眼見他樓塌了。

更可況,築起「人設」這座樓的,本就不是鋼筋和混泥土,這種毀滅和顛覆,以後肯定還會繼續。

但一定要弄清楚,

「靈堂賣片」毀你童年的,不是猴哥,只是演員;

「深夜買醉」虐你青春的,不是女神,只是演員;

「談戀愛不,坐牢的那種」顛覆你三觀的,

不是西雅圖裏的「落魄叔」,

只是演員……

如此,

即便泰山般的「人設」崩塌於前,

也會淡定依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