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撥開迷霧學中醫》3

今天依舊是讀這本書的第2章,重讀第2遍,
還多號了幾個人的脈象,比較比較,還是有點模糊。不管三七二十一,有空就多號不同人的脈,方爲上策。
前幾天晚上有點失眠,凌晨時分,又重新翻開這本書。
看到王偉老師提到號脈的方法,蠢蠢欲動,於是按照書中寫的方法自己給自己號了起來。


湊巧的是,第2天早上起來抄到《黃帝內經》之《六節藏象論篇第九》的最後一段,哦,原來就是昨晚看的內容,大爲驚訝。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為關(guan)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古時候“盛”是祭祀用的容器,後來演變爲計量單位,所以《黃帝內經》如此說也。和前面的說法對應,也是王偉老師花了好幾年的功夫配合臨牀印證才找出來,可見真爲後人撥開迷霧啊!

週日的時候去找黃醫生看診,自己號出少陽,結果醫生號出是太陽病。果然還是關前一分和關脈之間的比較很難拿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