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

大學時期是一個對未來充滿期待,但也容易感到迷茫的階段。題主渴望奮進,但似乎又難以擺脫拖延的現狀,這樣的現象並非罕見。

結合這個時期的特點,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何更好地自律。

01.讓焦慮不安成爲自律的內在動機

成年初期的年輕人,正處於一種“尚未找到自己”的狀態——從學校步入社會,從完全依賴父母轉變爲獨立生活,時常讓人對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感到困惑,對“自己想要的未來是什麼樣的以及應該如何實現它”毫無頭緒,也就會被莫名的焦慮所籠罩。

自我不確定(self-uncertainty)會帶來消極的感受和無意義困境,當無法輕易擺脫境況,許多人便會貪圖一時的快樂,陷入無法自拔的拖延和對生命的揮霍。然而,這不是自我不確定的唯一結果。

McGregor等人(2001)的研究發現,當人處在不確定的狀態,其實也會更加看重個人目標,並認爲這就是自己生活的中心。此時,對不確定感受的厭惡就成爲實現目標的內在動力,使人難以將注意力分散在其他事情上。而一旦開始專注於特定目標,大腦中與痛苦、焦慮相關的腦區的活躍性就會顯著下降(Nash, McGregor, & Inzlicht,2010)。

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就是“逼”自己不要用迴避的方式面對不確定,而是將這一階段的焦慮不安轉化爲自我管理的動力,成爲自律的“天然動機”。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短期目標或長期願景,靠近目標的過程也許艱辛、也許漫長,而一旦投入這個過程,便會發現這是緩解焦慮的有效方式。

02.減少干擾因素,傾注力量實現目標

自我不確定可以成爲自我管理的內在動機,但誘惑和其他目標的存在會降低自我控制,使人不能很好地完成原本的目標。

Light等人(2017)研究發現,對良好人際關係的渴望,對美好外形的追求,對娛樂放鬆的慾望,這些明顯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性目標都會對原本目標的完成產生影響。對自我不確定的個體而言,這種影響是消極的,它會降低個體的自我監控,將心理資源轉分散到其他目標上面,使得任務表現大打折扣。

相反,沒有替代目標存在時,自我不確定的個體則能在原本目標上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明確自己當前的唯一目標,將環境中的誘惑因素儘可能地排除,對於成年初期實現自律顯得格外重要。或許,有人會覺得,怎麼可能排除這些誘惑因素呢。是的,誘惑雖然無法排除,但在實際過程中,有一些技巧可以減少這些誘惑因素的消極影響。

比如,儘量不要養成在宿舍學習的習慣,因爲宿舍有電腦、有牀鋪,很容易分心,不如養成到自習室或圖書館學習的習慣,而且在這些其他人也努力的地方會有社會強化效應,讓我們的動力更充足。

比如,很多大學生渴望參加更多社團,認識更多人,積累良好的人脈。然而,很多人的精力都浪費於在多個社團活動跑來跑去的過程中,不如明確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範圍,在更小的範圍內去深化自己的關係。

03.努力形成自我認同,找到真正的目標

除了不斷嘗試減少那些干擾因素的過程中,大學生們也應該多多反思,自己當前的目標是否真的是自己最渴望的目標,是否是那種能夠激發自身潛能的目標。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很難堅持自律,只是因爲我們選擇了一個自己本身就不那麼感興趣的目標。

這種“真正的目標”,往往與我們那個所謂的“真正的自己”緊密相關,其實就是我們完成自我認同後的狀態: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未來在哪,知道如何平衡自己的意志與社會對個體的要求等。這些從我們內心深處而來的目標,會讓我們更願意投入其中,減少那些“逼迫”的傾向。

Light(2017)的研究也表明,對於那些自我認同之後擁有自我確定性的人,替代目標或誘惑因素的存在,反而可能讓人對自己原本的目標更加堅定,取得更好的結果。

當然,形成自我認同不是簡單的經驗“累加”,而是“整合”,這個過程可能持續人的一生,但它是成年初期尤爲重要的任務。

許多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暫時緩解拖延的現象,但在不斷找尋自己的過程中,我們才更有可能做到更自然地自律,不用逼迫自己,不必那麼地費力維持,因爲我們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對於我們的重要意義,更容易感覺堅持是一種必須。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找到接近這種狀態哦。以上~

References:

McGregor, I., Zanna, M. P., Holmes, J. G., & Spencer, S. J. (2001).Compensatory conviction in the face of personal uncertainty:Going to extremes and being onesel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 472-488.

Nash, K., McGregor, I., & Inzlicht, M. (2010). Line bisection as a neural marker of approach motivation. Psychophysiology, 47,979-983.

Light, A. E., Rios, K., & DeMarree, K. G. (2018). Self-Uncertainty and the Influence of Alternative Goals on Self-Regul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4(1), 24-36.

作者:KnowYourself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26968/answer/60473749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