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還是去創新工廠?信開復還是信彥宏?

 我前兩天,收到一封郵件,一位快要畢業的的大學生問我,是去百度,還是去創新工場?他在來信中說,從個人道德價值觀來說,他想去創新工場,要遠離流氓企業,不然會有狼狽爲奸、助紂爲虐的感覺,對不起自己。但是創新工場那邊情況不熟悉, 不知道怎麼選擇,並問我現在比較熱的移動互聯網靠不靠譜。 ——

  • 我對新東西是總是持謹慎的態度,創新工場的剛起步,還需要磨練,而且從現階段的情況看下來,並不太妙。百度的技術還是很不錯的,人家好多年了,用戶數量也很大,也有很多積累了,所以還是應該去百度。我之所以這樣評價,是因爲我始終覺得:1)創業是不需要助跑的,創業是一種積累到了自然就出現的東西。你也許並不那麼覺得,但是我覺得創業助跑就像高考的輔導班一樣,或是像英語培訓一樣,正如老羅所說的,出成績的本來就是人家先天悟性不錯,不行的總是不行,而需要培訓的大多數總是有問題的,搞培訓的都知道這個道理。退一步講,就算是這些輔導班讓你可以考個高分,但是後面呢?創業是一條很長的路,不是考了高分拿了風投被人宣傳就能成的事。2)剛畢業的學生,要學的不是創業,而是開眼界,長見識,這比任何事都重要,因爲我們的的視野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大家也知道我國的教育是什麼情況。所以,剛畢業的同學第一件事是把教育和工作的那個差距上的那條大溝給填平了。因此,我覺得大公司有更多的資源和牛人能開闊你的眼界,而不是創新工場裏的那些補習班式的團隊和項目。而要開眼界應該是去一些成熟的公司,就算要學習創業也應該去那些剛剛成型的創業公司,這是因爲,更多的是你要看的那些成功公司的經驗和思路。你可能知道什麼不好,但是你沒有見過好的,你將不知道什麼是好的。這是就我覺得開眼界長見識的最大的價值。
  • 關於那些流氓企業(商業公司總是會有些商業手段的,但是流氓的商業公司使用的是流氓手段),我們處在的這個社會似乎已經分不清楚什麼是流氓手段,什麼是商業手段,但是有些公司的做法還是太過份,在如今這樣垃圾的社會中居然還會那能脫穎而出,不得不讓人佩服。不過我認爲,我們需要用出世的態度去思考,入世的態度去做事。社會是個大染坊,我們走入社會參加工作後,很多人都會迷失在其中,所以這需要我們堅持住我們心中那份理想的價值觀,這個很難,能堅持下來的也不多。無論這個公司的文化讓你有多麼的不認同,但只要是其技術還是很不錯的,能讓你開眼界長見識,那就沒有問題。因爲不管你去到哪裏,那些噁心的事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存在,這就是中國的社會。所以,我們去那些無良企業,並不是學他的文化,而是學習他的技術和他們把事做出來的經驗,根據魯迅的拿來主義,重要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必竟人家那麼大,在技術方面總是有可取之處的。我們的教育把我們洗腦洗成了只有是和非的價值觀,要麼就是大好,要麼就是大惡。所以,我們的感情要麼就是愛,要麼就是恨。沒有必要,社會是多元的,多維的,這需要我們要學會分開看問題。

所以,對於李開復的微博,我認爲,畢業去創業並不好。去學習創業也要看看是去哪裏?很多朋友都覺得畢業就算學完了,這就錯了。大學畢業表示真正的學習纔剛剛開始,我比較保守,我覺得走出學校,還需要5-10年的社會學習和積累。我經歷告訴我,大多數人是浮燥的,急功近利的,好大喜功的,無論是投資人,創業者,還是打工者。真正踏踏實實學習和努力的人很少。我想說是,不要被人兩三句話就說得激動萬分,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你一開始沒有吃好的飯,你總有一天得回來吃的。 創業和事業 我上上週未和我一個朋友聊了一下他的創業的想法和經歷。他和我說他見到這個國外投資人曾投過 MySQL,當這個投資人聽到他的項目的時候,很驚訝,因爲,投資人來中國聽到幾乎全部都是“業務型的項目”,而從他這裏第一次聽到“技術型的項目”。投資人非常感興趣,於是就聊了一會就決定投他的項目了。 我在想,如果我們假設有一天 MongoDB 的創始人在中國找投資人,對中國的投資人說,我有一個很 NB 的想法,我要做一個開源的非關係型的數據庫,可以解決大規模數據量的快速水平擴展的問題,並可以爲現在互聯網上的數據處理增加巨大的性能價值, 我不知道中國的投資人對這樣的項目會不會感興趣?我看懸。我這裏不是說“產品型的項目”不好,我只是想說,在一個浮燥的環境裏,幾乎沒人會關注這些“技術型的項目”。“業務型的項目”外表很華麗,更能打動人,可以讓人看到“錢途”,所以,也就沒人會關心那些可能改變世界的長期性的“技術型的項目”。 其實,創業就是開創事業。重點是事業,不是開個公司,也不是掙錢,公司和掙錢是你事業的副產品事業是我們的理想,是我們對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訴求。我個人認爲,只有上升上事業的層面上來,才能算得上是創業。如果你只是想開個公司,接兩個項目做做,掙點錢,我覺得那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除非你是想以一種曲線的方式達到你的人生理想目標。你的公司至少應該要去改善或是顛覆點什麼,如果還有價值觀的輸出,那就更完美了。總之一句話,別把自己給賣了。 就算是在公司裏打工,也應該有這份理想主義。我一直和我的團隊說——我們每一個人今天不愁找工作,外面也有很多東西在誘惑着我們。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今天在 Amazon 這個高速增漲並很踏實的公司裏,我們應該把在公司裏打工昇華到事業的層面上來。看看,Amazon 是怎麼一點一點地、紮紮實實地、有條不紊地、通過技術分析用戶和市場來改變世界的,想想自己在 Amazon 公司裏可以影響些什麼,可以領導些什麼,可以跟着 Amazon 去爲這個世界改變些什麼。當你有這樣的心態和方式,積累到了,你就能去改變些什麼,那時,你要出去創業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看看今天如此浮燥的社會,我不知道人們怎麼了。中國的很多的創業公司好像都只是爲了上市掙錢,而國外更多的公司是爲了上市後能改變世界或顛覆傳統,這其中有多大的差距啊。每當看到中國有那麼多的 CopyCat(或叫 C2C),而國外有那麼多的創新,我實在無法爲國人感到驕傲。他們甚至還爲他們的抄襲找到很多理由,比如,有人說 Linux 抄 Unix 還不是抄,Windows 還不是抄 MacOS,OpenOffice 抄 MS Office,等等。我同意很多好的創意會被人 Copy 去,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只是我想說的是: 1)判斷一個事抄不抄另一個事。我覺得不應該看其表面特徵像不像,應該看其有沒有顛覆性。比如 Linux 對 Unix 的顛覆。PC 對蘋果電腦的顛覆(Windows 屬於 PC 機顛覆時代的產物,讓 PC 機更具顛覆性。 同樣,Linux 的開始也是先上 x86)。就算是表面上複製了你,但是用另一種模式其改變了世界,顛覆了傳統,創造了價值,這就不是抄襲。而中國的很多團隊呢,還有那個山寨大王的公司,他們只不過是在做簡單的複製,Copy 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顛覆。舉個例子,新浪微博可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複製,我暫時不說其在技術處理信息的回覆上和 Twitter 巨大的差異(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它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功能(可惜的是新浪的名人路線讓其永遠不能理解什麼是互聯網的內涵,而很多人也迷失在這種浮華和虛榮之中)。而其它什麼飯否,知乎,等等就是純粹爲了山寨了。如果我們不能顛覆一個產品,我們至少要想着去顛覆或是改善其某個或是幾個功能吧。單純的複製, 2)我們能不能問問我們自己。只是簡單地去複製一個別人的想法,而沒有經過自己的分析和考慮,這樣的創業有意思嗎?總有一些東西要不同吧,總不能靠我們政府幫你牆了你的複製源吧。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嗎?還是那句話——別把自己給賣了。 我有一些同學,都在給中國的國有銀行做項目,做了十多年了,還是和十年前幾乎一個樣。項目就是打單,加班,趕工,需求拼命變更,被甲方和 SB 領導蹂躪,等等,等等。我在想,一個公司,十多年了,還是老樣子,連最基本的商業動作和項目管理還是十年前老樣子,哎。十年,在 IT 行業,這十年是完全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和顛覆。然而,我們很多這樣的公司,這十年,他們並沒有改變什麼,連自己都沒有改變。銀行裏的系統還是向十年前那樣,還是用十年前的方式和銀行打交道。這些公司,他們從未想過要去改變或是顛覆點什麼,就算想過,也就堅持了一兩年。我們中國的企業,大多數是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企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

  • 看看 csdn,it-pub, 中文 infoQ 等一系例的技術論壇。尤其是 CSDN,也有十來年的歷史了吧。從來沒有想過怎麼過提高信息質量,論壇和博客系統有段時間那叫一個難用啊。充斥着各種各樣的廣告和產商的軟文和活動。看看這個微博,你就知道爲什麼這些論壇幹了那麼長時間也無法成爲像 StackOverflow 或是 Quora 這樣的水平。再說說 InfoQ 中文站,完全就是敏捷的喉舌,主編裏面有半數以上是 TW 公司的,上面的文章就像看新華網,人民網一樣失去了媒體應有的客觀性。而且那裏的語言欄目沒有C/C++語言,你能想像這些坑爹的編輯是怎麼想的嗎?所以,他們也無法成爲像 CNet, TechCrunch,或是像 Dr. Dobb’s。因爲那裏是產商的廣告戰場,而不是技術人員的論壇。他們的目光短淺之處就在於,他們並沒有明白真正讓論壇有人氣有權威的是技術人員,而不是這些爲了銷售的產商。難道不想成爲最權威的技術網站嗎?難道不知道成爲最權威的技術網站後面所蘊藏的商機會比今天這種模式要大N倍嗎
  • 淘寶也一樣(也許馬雲明白,下面的人不明白)。前段時間我在淘寶商城裏買了一個假貨。於是我找在線客服投訴,在線客服不管,讓我打電話去杭州(這麼大個公司連個800的客服電話都沒有,shit!),我只好打到杭州,經過若干個佔線的經歷後(淘寶的 call center 真是弱爆了),杭州的客服告訴我,讓我在線點“讓淘寶客服介入”,我說,我打電話來淘寶就是讓你介入的,但他卻被告訴要求介入的方法必需是在網站上點相應的按鈕。我滴神啊,哪個腦子進水的經理設計的這處流程啊(這是和老羅那個短片裏星巴克的“中杯”的段子不一樣腦殘嗎)。好吧,我還沒瘋,我去網站點了,結果3-4個月,淘寶的客服根本就沒找我,連個郵件都沒發。可見,淘寶完全是和商家一夥的,而不是站在買家一邊的。淘寶的目光短淺之處就在於,他們並沒有明白真正付錢的是買家,而不是那些商戶。如果買家滿意了,淘寶其商戶才能賺到錢。這麼淺顯的道理不懂嗎?也許,淘寶知道他現在平臺上的這些商戶讓他根本不敢面對買家(另外,關於淘寶的技術,我覺得有點兩極分化,後臺看似很強,但是前臺用戶的管理頁面那個噁心啊,還要整些 ActiveX 插件,搞得只支持 IE,支持 IE 也罷了,有時候下單的時候看不見提交按鈕,聯繫在線客服,他讓我:換別的瀏覽器,如果不行,就清空所有的緩存,再不行就重裝瀏覽器,WTF,你們開發人員有沒有搞錯啊)
  • 百度和360就更 SB 了。有技術,有資金,有用戶,有市場,還是上市公司,也積累了那麼多年,也有很不錯的產品和功能,但是就一定要去走流氓的路線,腦子透逗了吧。這不是目光短淺的問題了,這是人品和智商的問題了。難道百度不覺得有一個權威公正的搜索排名,會比惡意地競價排名能掙更多的錢嗎?難道百度不明白保護知識產權也能掙更多的錢嗎?因爲,當你讓一個生態環境良性循環起來,你會發現,作爲生態引擎的你會讓整個生態系統更加依賴你,追捧你,而這個良性的生態系統會讓你不由自主地進化和變得越來越強。對於360我不就不多說了,你懂的,你要是不懂,那也不是目光短淺的問題了,也是智商的問題了。

所以,他們能走到最高點也就是這樣了。不想去創新,不想去改變傳統方式,不去分析和關注用戶,只爲了掙錢掙錢,眼光就是如此短淺,所以也就成了錢和投資方的奴隸,於是也就變得愚蠢和遲鈍了。真是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啊,hungry 到飢不擇食,foolish 到自掘墳墓。 當然,你一定會說,對這些大公司來說是這樣的,但是對於創業的小團隊來說,我說的這些東西太大了,什麼改變世界,什麼顛覆傳統,這個命題太大了。你甚至可以舉出像“超級瑪麗”這樣的經典遊戲,或是像“開心農場”這樣打發時間的遊戲,其並沒有改變世界,也沒有顛覆傳統,但人家還是很成功的。沒錯,有些時候,我們創業並不需要去改變什麼,只需要去滿足別人些什麼(滿足他人的虛榮心的微博,讓人打發時間的遊戲)。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能做一個軟件產品有很多用戶在用就很滿足了。能讓很多用戶來用你的東西,說白了還是在改變什麼,或是在顛覆點什麼。你沒有發現,滿足人們的虛榮心,讓人打發時間也不件簡單的事,電子遊戲界的創新以及其方式的改變也是相當猛的。 好吧,我再圓一圓我的話——創業總是要去改變點什麼,顛覆點什麼,或是滿足點人們什麼,解決點什麼,而只有想要去創建某種規則,建立某種秩序,並有價值觀輸出的團隊,纔有可能成爲真正的事業。 在這個社會裏,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算是明白,也不會這麼行事。我有一個以前的同事,來中國 Amazon 面試 Kindle App 團隊的部門經理,過了,也給 offer 了。但是不想來,爲什麼?因爲他覺得現在他在管一個幾十人的團隊。而 Amazon 的這個團隊太小了,只有不到十人,而且職位的 title 不滿意。這就是我前面說的,眼界不夠開闊的問題。小團隊幹大事情這不挺好的嗎?我們很多人都把眼光放在了那些虛的地方,比如部門大不大,位置高不高,薪水誘不誘人,但卻沒有看到要做這個事有多大。可惜啊。 上新浪微博看看,全是什麼 XXCTO,XX 創始人,XX 總監,XX 高級主管……title 要多牛有多牛,但可惜的是也就是個名稱罷了,我花10元錢也可以爲自己印一盒要有多牛就有多牛的名片。那些用人經理只會問,你職位是什麼啊?你管多少人啊?好像是個高級主管,管上幾十上百人就很牛似的。可是,你用這個 title 和這些人做了什麼事啊?這就像我質問 Thoughtworks 和敏捷人士們一樣,你們用這些所謂 NB 的東西做了什麼大事啊?!(注意:我不是說,掙多少錢和職位發展不重要,我只是說,相對於做什麼事,怎麼做事來說,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只要做的事靠譜,報酬和職業都會得到的) 好吧,讓我再回到創業的話題上來,有一本書叫“Rework”,想創業的朋友可以好好讀一讀。“保持小的公司規模,你不需要加班,你沒有必要耗盡你一生的積蓄,承擔財務風險。你可以一邊繼續日常工作,一邊開始創業,這樣隨時都能有現金滿足需要。你甚至不需要辦公室。現在可以在家工作,和從未見面離你千里之外的人合作…… ” 這是一本讓你可以去思考的書,遠比那些名人們的微博有價值地多得多。不要跟隨大流,保持住內心的理想,Think Big, Make Different。 我沒有能力去詮釋人活着是爲了什麼。但就我而言,我認爲應該在自己那短暫的人生內能去多經歷更多一些事情,能多做一些事情,人生太短了,人太容易變了,時間,精力和人性都經不起折騰。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做事的人,我覺得,不要去盲目地創業,那是在浪費時間,潛下心來,觀察,思考,嘗試,積累,就像在一隻非洲草原上匍匐前緩緩逼進獵物的獅子那樣有耐心。把自己當成一個沉着穩重獵手,而不是戰場上的炮灰。 移動互聯網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個名詞的。這是個當今巨火無比的詞兒。有人跟我說過一個段子,某中國大公司的研究研的某某研究員是做出了這樣的口沫橫飛的定義——“移動互聯網絕對是個了不起的東西,因爲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的子集,因爲靜止是相對的,移動是絕對的,所以移動互聯網必然是核心……”。領導的講話真是沒得說。 在我眼中,互聯網纔是核心,移動只不過是互聯網的補充,只不過是爲了讓互聯網有更好的體驗。今天,全世界都打雞血似地開發移動應用,我彷彿看到當年 Windows 平臺出現的時候,大家都在 Windows 上寫一些小軟件一樣。不可否認其中是有一些很不錯的應用,也不可否認蘋果的 App Store 讓這些“軟件個體戶們”有了更好的創作平臺,而軟件質量也顯著提高。但是更多的應用都會像 Windows 平臺上的那些小軟件一樣,必然會很快被淹沒在歷史大潮之中。沒有後面互聯網和實際業務的強力支持,移動上的應用也就是一些小打小鬧的東西。今天移動互聯網的熱,就像10年前 .com 的熱一樣,我看到移動互聯網中像當前 .com 那樣大量的泡沫。我看到各種創業團隊和投資一涌而上,而我們都知道,當潮水退卻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哪些人在裸泳了。 今天的移動設備和當年的 PC 機何其相似,真正制定規則的人都是那些在製造移動設備及其操作系統的公司。當年在 Windows 上有很多不錯的共享軟件,什麼 foxmail,netants,cuteftp,…… 我記得當時 foxmail 被以2000萬收購,但是今天也就這樣了。我相信今天在這些在移動設備上開發應用的創業團隊,很有可能也會在5到10年之後面臨着相同的尷尬。我倒不是說這樣的小軟件沒意思,我只是想說,這樣的小軟件的開發完全沒有必要成立公司,要成立公司,就應該要幹得比這個事要大。不是嗎?難道你不想創建一個能比自己壽命還長的公司嗎?移動互聯網上的很多小應用,更像是大學裏學生們開發着玩的一些軟件玩具罷了。 移動互聯網上很多 app 感覺特別無聊,比如 foursquare, 街旁之類的東西,雖然我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的東西爲何流行,但我想起了我6年前(2005年),當 blog 出現的時候,我在 MSN 的 BLOG 上記錄過自己的一些粗糙的想法(現在搬到了新浪 Blog)。當時我認爲,互聯網的進化和人類社會的進化很相似,web1.0 到 web 2.0,就是從“自由”到“自我”的一個過程。今天,我們看到了 “自我”這個過程的各種各樣的演繹,也許,像這種地理位置簽到的玩意兒同樣滿足了人們那種“自我”的渴望。不過,我們都可以看到今天互聯網上“自我”的泛濫,人們在網上曬各種各樣自己的東西,在豆瓣上展示自己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在微博上曬自己的旅行照片,生活點滴,自己的車子房子老婆孩子,公司,職位,簡歷,加V,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等一切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東西,包括自己的地理位置。我想到了“自我”,但我萬萬沒有想到自我的東西里還包括自己的位置。這些不創造任何價值的自我的東西終將是過眼雲煙,曇花一現我們都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在創造價值?! 今天,我大膽預測一下未來互聯網的走勢,只有瞭解歷史,我們才能看清未來。

  • 互聯網的精髓是自由和分享。這個東西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就算是我們正在經歷那些反人類的東西。但這個精神和趨勢必然是無法阻擋的。我們在網上沒有邊界地分享我們的數字信息,或公開,或私密,無論是我的發郵件,寫博客,織微博,還是看視頻,聽音樂,寫評論。都是自由和分享的體現。移動互聯網會把這個事體現到極致。
  •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組織。關於信息,以前是 ICP 發佈信息,現在是 ICP feed 信息(訂閱),大衆參與組織信息。但是都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信息太多,等於沒有信息。搜索引擎的出現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沒有解決徹底。因爲搜索出來的東西還是太多,而且是搜索引擎的單一標準,而不是個體差異和喜歡的標準。所以,我覺得未來的信息必然要走個性化的路。搜索引擎或是別的平臺(如豆瓣,電子商務等)會學習用戶的習慣和喜好,然後根據用戶的喜好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推薦!未來必然是推薦的時代。

所以,對於移動平臺,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就是這些事情:1)閱讀(如:kindle,新聞,圖書,訂閱等),2)分享和交流(如:facetime,iMessage,微信,米聊,電郵等等),3)電子商務(如:機票酒店餐飲購物),4)推薦(目前這一塊還是比較空的)。注意,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其中的分享和交流是對傳統電話和短信的延續,並不是取代!有些時候,本來直接打個電話就解決了的事,我們還要讓用戶上我們的平臺,這就沒有意義了。 哦,你會問我,雲計算在哪裏?雲嘛,在天上漂着呢。我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前幾年的“網格計算”?現在真的成浮雲了。不要去追隨着那些媒體們熱捧熱炒的東西,中國的科技媒體們一來只會跟產商,二來他們哪有你懂技術懂產品啊。所以,不要被他們吹暈了,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 結尾 最後,我要說明一下,本文是我思考了十天左右的文章,不存在喝多了,也不存在凌晨寫作頭腦不清的問題,也不存在本來要把一篇給小範圍傳播的文章給大家看。對於我在文中批評的那些公司,我希望他們能把我的這些 rant 當成一種建議和鞭策,當然,你們需要適應我調侃和尖銳的語氣。千萬不要學那些敏感人士黑我的 blog,或是罵人,因爲這樣只會讓你看上去更難堪。

轉載聲明: 本文轉自 http://www.z5xw.com/html/y2011/3815.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