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entos6.5 磁盤矩陣

1、磁盤矩陣的類型。

raid0:加入有兩塊磁盤a和b各100M,現在寫入一個50M的文件,則每個磁盤寫入25M。讀寫的效率比較高。

raid1:加入有兩塊磁盤a和b各100M,現在寫入一個50M的文件,則每隔磁盤都寫入50M這個文件,有備份作用,但是磁盤容量減少一般。

raid5:需要三顆以上的磁盤才能夠組成這種類型的磁盤陣列。這種磁盤陣列的數據寫入有點類似

RAID-0 , 不過每個循環的寫入過程中,在每顆磁盤還加入一個同位檢查數據 (Parity) ,這個數據會記錄其他磁盤的備份數據, 用於當有磁盤損毀時的救援。

Spare Disk:預備磁盤的功能:

當磁盤陣列的磁盤損毀時,就得要將壞掉的磁盤拔除,然後換一顆新的磁盤。換成新磁盤並且順利啓動

磁盤陣列後, 磁盤陣列就會開始主動的重建 (rebuild) 原本壞掉的那顆磁盤數據到新的磁盤上!

其他磁盤啊矩陣類型可以自己網上搜索。

2、磁盤陣列的設定mdadm

mdadm  選項

--creat:建立raid的選項

--auto=yes:確定建立後面接的磁盤陣列,例如接/dev/md0

--raid-devices=N:N爲使用幾個磁盤建立磁盤矩陣

--spare-devices=N:使用N個磁盤作爲spare disk

--level=[0 1 5]:支持的矩陣類型很多,建議使用0 1 5

--detail:後面接這個磁盤矩陣的詳細信息

3、實驗環境。

使用四個磁盤的raid5,一個spare備用,

建立五個1GB大小的磁盤,用fdisk -l 查看。如下路:

wKioL1e-7yfQIfJVAABBZR13a70786.png

sdc5-sdc9 爲我們實驗所用的磁盤。

4、建立raid5 磁盤矩陣。

命令爲:mdadm --create --auto=yes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4 --spare-devices=1 /dev/sdc{5,6,7,8,9}

如下圖所示表示創建成功

wKioL1fAK2axDGTSAAAgvViYAGE026.png

使用 mdadm --detail /dev/md0 查看詳細信息 

查看systemfile的矩陣情況:cat /proc/mdstat

格式化md0:mkfd -t ext4 /dev/md0

然後掛載md0就可以了,如果長期使用建議寫到fstab文件中去:mount /dev/md0 /mnt/raid

接下來磁盤就可以用了

5、模仿一塊磁盤壞掉。

熟悉命令:mdadm --manage /dev/md[0-9] 選項

--add:後面接裝置,將裝置加入矩陣

--remove:後面接裝置,將裝置從矩陣移除

--fail:將裝置設置爲出錯

將sdc8設置爲出錯:mdadm --manage /dev/md0 --fail /dev/sdc8

然後查看矩陣情況:mdadm --detail /dev/md0

wKioL1fAL1_g7G10AAAvIw_suhc091.png

移除出錯的sdc8,加入新的磁盤sdc10:mdadm --manage /dev/md0 --remove /dev/sdc8 --add /dev/sdc10


關閉md0: mdadm --stop /dev/md0

6、重啓之後md0變成了md126

解決方法:將

ARRAY /dev/md0 UUID=c81dd880:e14099ed:db597e00:a4c38851

UUID可以通過mdadm --detail /dev/md0 獲得

然後按照

ARRAY /dev/md0 UUID=c81dd880:e14099ed:db597e00:a4c38851

的格式寫入配置文件/etc/mdadm/mdadm.conf 這個文件自己創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