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煉——讀《莊子》的打工者

那日在西嶺雪山遊玩的途中,夜宿一家酒店。泡完溫泉,洗淨一身疲憊,打開電視,裏面正在播放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的《大家看法》。這次沒有播放習以爲常的法律糾紛,也沒有播放無聊的道德評論——這年頭,誰教育誰啊?套用《瘋狂的賽車》裏的一句臺詞:90後都出來混了。

這回《大家看法》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來自湖南省瀏陽市的打工仔羅煉,在2008年9月14日中秋節那天,從廣東佛山打工的一個傢俱廠悄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留下的,僅僅是一張寥寥45字的字條:“終生役役而不見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諱窮不免,求通不得,無以樹業,無以養親,不亦悲乎!人謂之不死,奚益!”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就是:“一輩子忙忙碌碌卻沒有事業上的成功和建樹,疲憊不堪的工作卻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心裏很希望擺脫窮困的境地卻無法做到,想要謀求顯達出人頭地也做不到,無法成就自己的事業,甚至連父母妻兒都無法養活,這難道不是悲哀的事情嗎?人們都說這種人不會死,但是活在世上有什麼用處?”

據說這段古文出自莊子,但就風格而言,倒有些像孔子不得意時的嗟嘆——諸位能從中看出寫《逍遙遊》的莊子那種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的風格嗎?

或許21世紀的人們早已找不到“悠然見南山”那種田園心境,身心已被這世俗的勞碌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莊子”穿越時空來到這個競爭殘酷的社會寫下了這種悲憤的話?

果然,我在莊子的《齊物論》中找到原文的出處:“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這句話本是莊子內省時的迷惑,以引出後面的結論:

“物與我無成也。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爲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因此,各種迷亂人心的巧說辯言的炫耀,都是聖哲之人所鄙夷、摒棄的。所以說,各種無用均寄託於有用之中,這纔是用事物的本然觀察事物而求得真實的理解)。

類似的還有:

“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達無窮無盡的境界,因此聖人總把自己寄託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之中)。

當完整地理解《齊物論》所表達的思想,一個超越世俗、灑脫自由的莊子躍然紙上。那爲什麼羅煉眼中的莊子,卻變得如此悲涼嫉世呢?

帶着這樣的迷惑,我隨着鏡頭一層一層深入到打工仔羅煉的內心世界。羅煉出身在湖南省瀏陽農村,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位姐姐。其父雖是農民卻頗有文采,熟讀《詩》、《書》,擅長根雕和剪紙。羅煉自幼聰明好學,跟隨父親讀了不少古典文集,尤其喜歡莊子的書籍。然而羅煉18歲那年,突然沒有參加高考,輟學讀職中。2003年南下廣東打工,5年來做過太陽能推銷員、咖啡廳服務生、小區保安、地產推銷員等工作,直到2008年被其三姐夫推薦到佛山一個傢俱廠去做油漆工。

據工友們說,羅煉是一個性格內向、學識豐富的大男孩,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書,很少與人溝通和交流,不擅表達。羅煉的三姐夫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因爲他覺得我跟你(工友)不是同一個內心世界的,所以談起來也沒有意思”。然而隨後羅煉的三姐夫說的一句話卻讓我看到了另一個羅煉:“你如果說羅煉不喜歡交朋友,他跑房地產的時候,怎麼能拉到客戶呢?”

就這樣,羅煉在沒有共同語言的環境中逐漸封閉自己,直到中秋節的時候,消失在茫茫人海。羅煉出走的時候,還留下了一本撕得只剩一篇的日記:

“2008年5月身在人羣中,卻總是形單影隻……母親的猝然離去,讓我意識到生命的渺小……對於父親,那份無與倫比的愛,我唯有感到無地自容,太多的愧疚無處呻吟……我的玩世不恭,我的天馬行空,伴隨着歲月蹉跎,幻化成一顆顆淚珠,昨天的所有已成爲遙遠的回憶……每當看到周邊衣裳襤褸,老態龍鍾的身影,我都感到後怕,惟恐自己也將這樣庸碌一生。也許是該坦然接受,而我卻無法釋然,我還有太多的憧憬……”

這大概是羅煉走向絕望的最真實的心境。然而在日記本的扉頁上,卻留有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道載物”,另一句是“人生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改變,因行動而成功”。

據羅煉三姐夫講,羅煉做房地產推銷員的時候非常用功,而且也有自己長遠的計劃和打算,甚至還考慮到公司的上市。但是,他所在的房產中介,最終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羅煉的理想也隨之化爲泡影。而隨後的許多工作,羅煉彷彿耗盡了所有的熱情,在封閉的自我中尋求出路。然而,“莊子”並未讓他灑脫,而是更加沉重。

理想的飛揚與現實的挫折,構成了這個時代很多青年矛盾迷茫的心理特徵。正如爬山一樣,有的人在磨鍊中越挫越勇,最終攀越峯頂;有的人仰山高而止步,最終放棄理想在原地徘徊;而像羅煉這樣的人,卻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縱身飛向懸崖,從此走上絕路……

我無意批評羅煉的選擇,也沒有權利去批評像羅煉這樣千千萬萬從農村走向城市、最終被殘酷的競爭壓迫得無法喘息的理想青年,畢竟我無法去真切地體驗他們生存的壓力和艱苦的生活環境。但從羅煉的三姐夫的話語和眼神中,我卻看到了另一個不同的人生態度。這個年紀和我相仿、同樣來自農村的70後的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不管是成功還是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你必須要有過程。”

我不敢妄言羅煉的三姐夫最終會成爲一個攀越峯頂的人,但他那堅毅的眼神讓我想起我身邊許多已取得成功的朋友,那些同樣來自農村的青年或中年人;同時,讓我想起我的父輩,那些同樣來自農村、最終用自己的努力在城市裏頑強生息的人們……

因爲他們,我時刻在提醒自己的不足——天生優越的生活環境造成的安逸品性;因爲他們,我從小就喜歡自找苦吃,如果那也算是苦的話——小學的時候自己經常在街上、在院子裏撿垃圾去賣;初中曾經因錯過校車,騎自行車100餘里趕上學校組織的郊遊活動;曾經在河裏捉了兩百隻螃蟹,扮作農民的兒子到市場裏去賣;高考完了之後,推着自行車滿城去推銷百事可樂;大二的時候,協助其他學校去招生;甚至在大學的時候,自己組織成立文學社團;別人在游泳池裏游泳的時候,我偏要去橫渡嘉陵江;別人跑100米,我偏要去跑1萬5千米……

是的,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這種很“犟”的品性,讓我最終能夠勝任我現在從事的工作;而且這種品性,讓我也有所收穫。雖然至今我還不能算成功人士,但我始終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即使沒有所謂的收穫,那種奮鬥的過程也讓我心馳神往。儘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我必須去經歷,必須用“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去努力。

至於莊子,我其實非常欣賞他灑脫的精神狀態和磅礴的氣勢: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而這種灑脫和氣勢,是在歷經千難萬險之後、攀越峯頂時才能欣賞和體會到的。

看完了關於羅煉的報道,讓我難忘的還有一個鏡頭,羅煉在打工的時候,經常看的一本書:《在人間》。

兄弟,你都看過這本書了,還有什麼不能越過?

此文寫於2009年農曆大年初一,以此與天下所有在路上的朋友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