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文化向文盲让步了?

前日,网上一篇教育部修改汉字注音的文章引起热议。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字就改读qí而不再读jì;“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改读xié而不再读xiá。

虽然后来教育部回应方案还未最终过审。不过单是网络上各位大小喷壶的言论,倒是值得说道说道。

文章一出,网上声音大部分表示了明确反对。其中不乏“王左中右”之类,玩文字为生的人。其中流传最广的评论是:

凭什么文化要向文盲让步?

依我看,放出此等言论的人,有如下特点:不明文化为何物;以为自己有文化;有点精英主义情怀;最最重要的,没涉猎过中国文字的历史。跟之前《生僻字》流行的时候,以为一首歌里面堆砌了一摞生僻成语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了;会读几个生僻字就是有文化了的是同一群人。


汉字语音是演变着的

但凡了解一下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就不难发现,数千年来,相比字形的变化,汉字发音的变化更甚。

对比汉许慎《说文》中的汉字切音,会发现很多字的注音跟现在完全不同。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更常有“古音在某某部”的注释。

按照某些人“老祖宗留下的都是精华”的逻辑,我们现在的汉语还应该是秦汉古音。粤语闽南语更接近古音,很多普通话发音不押韵的诗词,粤语都能完美押韵,那么我们是不是都应该直接舍弃普通话,重新开始说粤语呢?

历史不是穿越剧,古人说不了普通话,我们也说不了古汉语,这是真真切切的列子。汉字语音是演变着的。


官方在定音的时候会有取舍

还有一部分的不满在于认为官方机构不应该生硬地规定汉字读音。

确实,在清朝以前,汉语字词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专门的学科——小学。

到了清代,《康熙字典》几乎是编录一个汉字的历代、各文献中的意义和读音,《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说文》等等一个不落。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字正音为何。

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全国范围的跨区域交流很少。老百姓都不出远门,而且大家都不认识字,政府就是规定了汉字正音也没有推广的可能。边境处的人又常常从小就各种话都会说。主要是极少部分读书人入京考试当官才需要异地交流,不过他们自然早就学习了京畿语音。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的国语运动,定哪个地方的话为标准的国语,北京话自然而然成为首选。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普通话”三字的含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当时定北京话为国语,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不满,因为北京话的语音太简单了。跟这两天的理由差不多嘛。

这也就是今天坊间传闻的,粤语差一点成为普通话、四川话差一点成为普通话、南京话差一点成为普通话,而且这些传闻都是说粤语差一票,四川话差一票,南京话差一票,似乎都差一票。还有人调侃说,我就想知道把那一票投给北京话的人到底是谁?

这些坊间传闻无一不说明了一个道理:官方规定的正音肯定是有取舍且强制性的。既然是规定性的正音,在全国通行的正字正音文献(字典)中改动,完全是常规操作。

再说个小例子:台湾汉语中,和字在“某和某”的时候读“han”,常被我等大陆人嘲讽“gay里gay气”。查查文献就知道人家“han”才是当年的正音。大陆读“he”多少年了,字典上没有han这个注音多少年了?咱们不都是文盲嘛。

如果教育部规定,现在不读“he”了,我们han台湾一样读“han”。肯定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反对。由此看来,无论是向文盲让步,还是向文化让步,大家都只是不喜欢改变习惯罢了。

我在这一小节的结论是:无论是因为不习惯,还是认为朝令夕改的政策不合理,这都不是文字学和音韵学范畴的专业性矛盾,更无从升华到文化角度。

大家在开喷的时候说,不习惯,不喜欢,政策不合理,我都认,感觉喷得有道理。但是那句“文化让步文盲”,我是万万不认的,这跟文化没什么关系。


语音是非精英文化的

个人观点,文字的发音没有美不美。汉语的音韵美,来自汉字读音的有序排列组合。单说一个字读这个音美,那个音不美,全无立据之地。

文盲不识字,但是大都会说话。所以语音,本身是个很大众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精英文化范畴,自然也就说不上是文化让步于文盲。

中国历史上的字音演化,一半是借用,还有一半是误用。用着用着就被大众接受了。或者说正是因为被大众所接受,所以那个读音才会被学者和官方认证。

用着用着,一个字甚至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思。这也是多音字的成因之一。

为什么说语音是非文化的?看看我们中华大地,有多少种方言,多少种语音?难道我们的文化内核是不同的嘛?多少老教授,学富五车,学界泰斗,一辈子说方言。我们这些会唱两句“龙行龘龘”的人在他们面前就有理说“文化让步文盲”了?

知道几个生僻字的读法,就如同孔乙己会写四种“茴”字儿,并不是什么传承文化的事儿。

真要传承汉字文化,了解一下“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不说学明白,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流沙河老先生的《白鱼解字》、《正体字回家》也是非常不错的通俗读本。


总结

官方修改汉字读音,可以不认同,可以有不爽,可以有不习惯。但是为之写一些酸溜溜的文章,把容易读错的字都拿出来溜一圈,显摆自己读过千字文,外加煽动大众情绪,我看是全然没必要。

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语文和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学生和从业者们。他们需要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特别是一些易错字,之前为了习惯正确读音练习了很久,现在又要为习惯新的正确读音练习更久。

至于我们,别一天天遇到别人有点口音,有两个字读错了,就仗着自己会几个生僻字显摆文化。

你读你的石径xia,他读他的石径xie,又不影响交流,没必要非要争论个你错我对。我这个是古音!我这个是汉语字典上的注音!又没有人给你颁奖。

没准200年后读ying径斜呢。谁知道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