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读书才是让你穿越迷雾、绝地反击的利器

去年的《无问西东》热映,让"西南联大"突然闯入大众视野,引发一圈热议。

最近,央视推出了更为详细的纪录片:《西南联大》。

纪录片全5集,刚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下了9.3的高分。

很多人都知道西南联大很厉害,但到底有多厉害呢?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都遭受波及,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甚至直接被日军炸毁,家底全无。

同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传来密谕。

在未来的九年中,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柏苓,将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三常委的身份,共同领导这所战时联合大学。


这三所国内一流顶尖大学,开始“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陆路完全徒步,要翻山越岭3600里才能抵达昆明;水陆也要绕道越南,然后进入昆明。

这所由清华、北大和南开组成的战时联合大学,被称为:西南联大

它将三校的精英师资整合在一起,也将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汇集一处。

从1938年5月4日开课,到1946年7月31日结束,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八载,弦歌不辍,这是在全国抗战中,联合到底的唯一一所大学。

八年时间,入学800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可见考试之严格,教学之严谨。

虽然毕业人数被腰斩,但他们却代表着中国顶尖的学者水平,放眼世界范围,也是一流的。

从这3882名毕业生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位人文大师。

在那个时代,联大的物质条件和教学条件都极度贫乏,但这所只存在了八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赞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2

西南联大的厉害,不仅仅在于它带出来的这批学子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它之所以是中国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最关键的原因是在于它所开创的联大精神。

在梅贻琦、蒋梦麟和张柏苓的带领下,整个联大充满了民主,开放、活跃向上的气氛:

学生和老师之间针对某个见解打辩论,互相论证;

老师和老师之间,也会出现各开同一门课,拿出看家本领分享真知灼见,吸引学生去听课,甚至教授之间也互相旁听;

教师做学术也有极大的自由,上课讲什么、怎么讲,全都由老师自己决定,他们自己注重创新。

1980年代,沈从文出国访问,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抗战条件那么苦,为何西南联大八年培养的人才,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

沈从文回答了2个字:自由

是的,是自由。那时候的联大,让众人知道,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教授们不仅传道受业解惑也,更是身体力行,培养出学子们刚毅坚卓的文人风骨。


这种“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的筑成,同梅贻琦、蒋梦麟和张柏苓3位的早年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梅贻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南开中学堂,后前往美国留学,归来任职清华校长。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梅先生多次和清华教授多次筹商,配合国家抗战,做出一系列准备:

清华在湖南长沙筹办无线电等特种研究所;

在岳麓山下兴建校舍,将部分贵重仪器、书刊、档案逐渐向长沙转移;

在南昌与航空学校共同进行航空工程的研究实验。

在梅先生眼里,知识分子们更是要团结起来,用自己的力量配合抗战、与国家共存亡,用科技兴国、保留民族文化血脉。

蒋梦麟在《西潮》中记载,当年他在日本留学,在一个展览战利品的战绩博物馆里,看到甲午战争中俘获的中国军旗,军服和武器,简直使他惭愧得无地自容。夜间看着游园的几万盏电灯照耀如白昼,他却孤零零站在假山顶上,望着游行的队伍,不禁泫然涕下。

1908年夏天,他参加了浙江省官费留美考试,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深造。在那里,他某天领悟到了:为什么不研究研究如何培育人才呢?

于是他毅然决定转到社会科学院,选教育为主科,星星之火,也要燎原。

张柏苓则是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来在“通济”轮上服务时,目睹国帜三易,悲愤填胸。

“深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再教育。创办新教徒,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

41岁的张柏苓,辞去天津南开中学校长职务,赴美考察私立大学,研修心理学、教育行政学、近代教育史。他希望在天津亲手创办一所私立大学,与欧美的著名大学一试高下。

于是,后来有了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

3位校长的经历,是融进了他们的骨血里,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周围的教授们,教授们再逐渐影响了学子们,这才有了被众人赞誉有加的联大精神。

3

那样的时代,民族生死存亡,国家风雨飘摇,3位校长同心合意,共创联大自由民主开放的校风。

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争权夺利,因为大家只有一个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他们求学兼治学多年的学识、眼界和胸怀,以及对民族和国家的一腔热血,都是促成这八年联合到底的关键。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说:

三个学校联合,有一个象征意义,象征着在国难当头,在面对着外敌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再有多少困难,都要克服,最后要把它联合到底。

这其中当然不容易,心酸亦难以为外人道。

正如蒋梦麟给胡适信中所写:我发恨时很想把你们三人一棍打死。

但字里行间,仍能品出他在“大我”面前牺牲“小我”的那份气度和胸怀。

八年多的西南联大,始终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长成,这不但是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中华民族最有光辉的事情。

校长和教授们的学识眼界,让他们能突破人性的桎梏,在艰难的境遇里彼此退让包容。

不但让他们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绝地反击,写出多部旷世巨著,开创国内某些无人涉足的学科先河,更是为民族培育出一大批顶级优秀的人才。

西南联大是当时从军人数最多的一所大学,曾有大批的外语系学生紧急参军做翻译。那时候日本人想要切断云南和越南之间的交通线,当局商议后决定支援,有些学生随军在越南参战,把生命留在了越南的急流边和丛林里。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联大学生查良铮还将自己的从军经历写成诗句《森林之魅》:

在阴暗的树下

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

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联大培育出来的这批学子,不仅在抗战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中坚力量,让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水平迈向世界一大步。

古往今来,无论在哪个时代,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利器,对个人是如此,对民族国家更是如此。

人生总有一些迷雾要靠自己去穿越,人生总有一些低谷需要自己去跨过。而学识、眼界和格局,是下好人生这盘大棋的关键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