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是筆財富

孫先生要回北京,跟我說了一下今年的打算。我繼而調侃了一下他去年被騙是什麼感受。有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

他想了想說,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過,我沒有覺得後悔選擇。對我來說錢是小問題,早晚會賺回來,可是經驗這東西,你不經歷過,永遠得不到。經過這一次,也許表面看是損失了一筆不少的數目,可是這個過程我看懂了很多門道,這些經驗也許就能讓我避免更大的損失了。所以這也是收穫,我覺得這份經歷很有價值。

人生確實需要經歷,這個過程沒有人可以取代,必須自己去體驗和嘗試。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也需要從小就去經歷體驗。

有個爸爸有錢又有權,給女兒從小到大的人生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他覺得按他設計的路去走,女兒就一生無憂了。

所以女兒按照他的設計一路走到大學,學了金融和會計,也被安排大學畢業後去銀行實習。

然而,當女兒畢業後,留下一封信就走了。大意是說,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幫你考上了你喜歡的大學,我從小到大一直按照你的標準去活着,非常辛苦,非常壓抑。現在我想爲自己活一把, 我要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幸好這個爸爸找了心理諮詢師,並按照諮詢師的說法,給了她一段自由的時間,讓她去嘗試活自己,以至於後來事情沒有鬧得更大。

假如這個爸爸繼續這樣安排下去,確切的說,是控制下去,那麼這個女孩後面的人生也許就充滿了各種叛逆,也許結婚後離婚,也許有了孩子後拋棄家庭,總之,年紀越大的叛逆,造成的後果就越嚴重。

因爲人都是要爲自己活過纔算真的活過。不然遲早會有各種作。這是生命的本能反應。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金鐲子,可是她老公就喜歡玉器。有一次我們一起吃飯,談起了這個事兒。朋友仍然堅持要買一個金鐲子,而她老公仍然堅持金鐲子太土了,戴玉才高雅。

兩個人因爲這個事兒,每次提起來都要爭論一翻。

實際上,經歷過就會有變化。且不說對金和玉的評判的對錯。就事論事,其實朋友戴了金鐲子之後,首先金鐲子不會貶值,最重要的是,往往戴久了就膩了,自然又對玉感興趣了。自己就會轉變需求了。說道理沒有用,這個改變的過程是需要經歷的。

我之前做夢都想像子路,顏回那樣隨恩師到處遊學。後來終於夢想成真,在大海邊的海景房上過課,陸續在美麗的蘇州等各個不同的城市上了課之後,今天的我已經放下這個夢想,已經疲於奔波了,現在只想安穩的把學到的東西分享出去了。這也是因爲我已經經歷過了,才能放得下。

我小的時候,老師經常誇我說,父母不在身邊居然都沒有學壞。其實,我也做過很多“壞事”。比如跟老師吵架就逃學去書店了,比如故意不寫作業等等。

幸運的是,也許因爲成績還好,也許因爲我的得獎文章的指導老師都寫的我的語文老師,我們榮辱與共,反正老師很寬容,沒有批評指責,這讓我覺得逃學也無趣,叛逆也無趣。然後就“改邪歸正”了。這也是一種經歷。

我想起來很久之前看過的印度電影色戒。講述的是一位完成了3年3個月3天“本尊閉關”、深得師父真傳、頗具活佛賞識的喇嘛——達世,修行到相當程度了。可是當他遇見了琶瑪,一切的修行都不存在了,琶瑪讓他魂牽夢繞、欲罷不能。

在遇見那個致命誘惑之前,一切的行爲,都讓大家覺得,他們修行之人已經看破紅塵、與世無爭,六根清靜、超然物外。

然而,事實上當那個誘惑迎面而來,就在你伸手可及之處,甚至對你莞爾一笑時,修行在哪裏?心又去了哪裏?

後來達世對師傅說,釋迦牟尼在29歲前,仍過着世俗的生活。但我從5歲起,就過着他遁世後的苦行生活了。

所以,釋迦牟尼在出家前,是一個坐擁天下、後宮粉黛三千的太子,他是看盡繁華後纔看破紅塵,他經歷了,才真的看破了,放下了。

而達世五歲出家,沒有經過入世的修煉,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凡塵生活,也就很難抵禦凡塵的誘惑。

人生往往面對物慾,擁有過纔可放棄;面對成功,擁有過纔可放棄...如果未曾“拿起”,又何談“放下”呢?

“無常”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老師。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放手讓他去經歷,對他而言纔是最好的成長。體驗了,經歷了,才能真正拿得起,放得下。

去經歷,才真的活過。去經歷,才能不斷成長。

經歷是筆財富,放手才能獲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