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噴的面試

大概六七年前,剛畢業的時候去一家中型IT公司去面試。

面試官是一位中年男人,大概40歲左右。簡短的自我介紹完畢後,面試官嘮嗑般的跟我聊了起來。哪裏人?家裏幾個孩子?大學印象最深的經歷?未來的職業規劃?都是有所準備的題目,原以爲回答的還算真誠,完整。

但在面試結尾,面試官說,“我覺得你的性格太內向,不適合我們提供的這份人事助理的工作”。聽到這份“正確”點評,我愕然的接受着他“正確”的拒絕理由,走出了辦公室。這是我向往的一家公司,它的專業性讓那時的我也認爲,“內向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回家的路上止不住的流淚,自責自己爲什麼不夠外向,不能開朗一些。自審了許久,避免後期求職遇見類似問題,我開始了自我改造計劃。

01第一件事情便是強迫練習“笑”

很多洗腦成功學的書籍會告訴我們關於笑的好處,以及怎麼笑纔是禮儀中的最恰當處。於是,每天早上或者晚上,開心或者不開心,對着鏡子告訴自己必須笑,不管是露八顆牙齒還是笑到牙齦都露出來。總之,笑就對了,因爲它是外向的一種形式體現。

從一開始的笑不出聲變成了哈哈大笑,“哈哈大笑”好像成就了我現在外向的特徵了。

02第二件事情便是強迫自己跟陌生人搭話

內向人羣大部分都會有一個共通點即是不愛講話,嘴巴的笨拙往往會跟不上大腦的速度。在我的校園生涯中,避免因爲口頭的詞不達意造成尷尬的局面,大部分的時間我會直接選擇放棄表達,但長期的這種放棄會愈發的導致張嘴磕巴。於是,在面試的時候,強迫自己主動跟一起面試的人搭話,買菜的時候主動跟老闆多聊幾句,乘車的時候主動和司機聊景點氣候,安靜的世界因爲這張嘴,開始多了一些喧鬧和客套。

從日常中開始練習,那會兒我堅信,話多是外向的另一個外在體現之一。

03第三件事情是在網上下載性格測試相關的題目

很多公司的面試會讓我們做性格測試題目,那些網上隨時可以下載的測試卷,他們通過這些題目測試出你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用這個作爲輔助面試的工具之一。於是,上網蒐羅下載很多類似題目提前做,瞭解測試題的大概套路之後,我的所有面試中的跟性格測試相關的結果必定是外向開朗的。

因爲那次面試官的“點評”後,自定製的這些改造計劃做的很順利。七年過去了,我已經學會了哈哈大笑,學會了快速融入陌生羣體的方式,雖然還是會偶爾講話磕巴,但是已經學會了給自己的窘迫圓場了。

同事們,客戶們,陌生人,對我的評價都是外向開朗。

在這件事情上,我好像,做的還不錯。

那次的面試經歷在七年間慢慢的淡化,但“性格內向”這個評價卻一直隱隱的躲在了心裏。

前幾日,在一個友人相親後的飯桌上,大家討論着關於相親對象互相匹配的問題。

友人說,“我自己性子偏安靜內斂,相親對象也太內向了,互相不合適”,“我想找一個性格外向、開朗、陽光的類型”……

“什麼樣的才叫性格外向呢?”我問。

“外向就是兩人對話的時候能主導話題,話多點,陽光點,自然大方一點……”

那天被提起的“內向”二字,勾起了那次面試的記憶,讓我開始深入考慮當時被定位“性格內向”的缺點事件。開始考慮,爲什麼“性格內向”似乎在求職、工作甚至相親的時候,變成了一個遠遠低位於外向的貶義詞。

以前看過一本書,是Susan Cain 寫的《安靜就是力量》,它的裏面有一個觀點“外向的人更傾向於從外部世界尋找力量,而內向的人更傾向於關注自己的內部世界”。這本書中的大概觀點即是,沒有一個人的性格是絕對的內向或者外向,大部分都是混合偏內或者外。判斷他的大部分性格特徵主要是從當他獨處的時候判斷,看當事人是喜歡從人羣中收取到營養還是喜歡用獨處進行自我恢復,而結論就是前者更多的時候屬於偏外向型,後者傾向於偏內向。

從這本書的觀點中回看久遠的那次面試,暫且不去討論面試官的對錯,它對現在的我來說,有好處,有壞處。

最大的好處是我學會了去適應社會的大潮流,因爲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所謂的外向者做的更好,因爲大部分的人也認同外向即使好的這個觀點。所以,從自己也成爲這樣的大部分後,那種作爲社會人的不適應感也就降低了很多。

最大的壞處則是失去自我。當我們選擇帶上面具去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久而久之,已經不會記得去摘下它了,甚至開始認爲自己的本質就是如此。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也開始懶得考慮所謂面具,所謂僞裝這件事情了。

因爲這次的談話,忽然讓我想起原來自己還有一張面具存在的。

但是,它的存在也不能用絕對的壞處去評判,就像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

也許,面具人的另一面是我們的自我成長。這種成長不再讓你侷限於所謂的本質,而是去嘗試拋開所謂的本質去拓展自己的可能性。當我們學會了這種本領後,學會跟自己的本質去做一個平衡,儘量去達到它的最中間值時,我想,你也就達到了成長後的最佳狀態。

那次被噴的面試,現在用平靜的心態去看待它,也只是成長中的一個坎。很幸運自己在不知道這是一門社會課的情況下,單純的積極去對付所謂的“內向”,而並沒有深陷於所謂的性格缺陷自憐。

如果回到七年前,如果有幸再次碰到那位中年男人,我很想說一句,“感謝你在面試的時候以性格特點作爲拒絕理由的直言,但是,還請您當一位專業的H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