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你會一個人看電影喫飯K歌嗎?

01

劉若英的《我敢在你懷裏孤獨》這本書一直躺在購物車裏,上次買書湊折扣因爲名字的原因把它捨棄了,怎麼看都是雞血勵志名兒啊。巧合的是最近在圖書館看到了它,讀完感覺在沙灘找到了珍珠般。所以第一件事情,必須平反一下最初對題目的偏見。

書中有一段提到,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說,他認爲完美的相處關係是“窩在愛人懷裏孤獨”,它的意思是剛開始戀愛的情人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時間長了之後,總會走到無話可說的片刻,有些人碰到這種情況會感到緊張和不安全,生怕兩個人的關係無法繼續,但真正成熟美好的關係是—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沉默,可以靜靜地躺在對方的懷裏孤獨,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也是最高境界。

所以不得不改觀理解這個書名的精妙含義之處。


02

關於自處

作者不會因爲坐錯車下錯站而失措,反倒會享受這錯誤的意外。我很喫驚原來還有人和自己一樣,就算下錯的車站離目的地很遠,如果沒有時間或者事件的限制,伊然這種片刻會變成驚喜。

我們一般從空間上和心理上去區分獨處或者自處,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獨居亦或者是人羣中的自處。小時候我們會用個性、獨特、甚至孤僻來形容獨往的小夥伴,長大後反倒因爲忙碌的工作而沒有了獨處的時間,甚至在假期中無所適從。這個時候就是體現會不會自處的時候了,不會的人可能只是把這種空白時間當成寂寞,而有自處能力的人便是最舒適的狀態了。而它其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愛或不愛,都是需要經營的煙火氣,也是面對自己時的一種態度。

選擇所能承受的

準備這本書的素材的時候劉若英身懷六甲,她說,結婚是一件隨時可以反悔的事情,可是生小孩不行,做媽媽了意味着你得一直往前走。而這種身份會與本身的生活方式相沖突,當媽媽了,完全沒有自我了怎麼辦?後來在很多個時候也就不糾結這個問題了,因爲比起考慮“自處”、“相處”,重要的是她掌握着生活的主動權。她說,我希望永遠握有自己最終的選擇權,如同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句話“選擇我所能承受的”。所以在身份發生衝突時,它本質的問題其實是是否握有主動選擇權,是否是自己所能承受的,這樣問題也就簡單明瞭多了。

兩性關係中的成長

所謂山盟海誓是死人之間的承諾,活生生的人是會成長的,兩人在成長的過成中,總會存在方向不一致,速度不一致的問題,這也是摩擦的源頭,如果這個時候去追究以往的承諾,勢必會有現有的問題和承諾沒有履行到位的衝突,也就有了疊加壓力。所以,在兩性關係中學會重新理解、重新欣賞對方的成長,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

所謂完美的父母

朋友的父母催他們生小孩子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了,她總是說,我還沒準備好,還沒成熟到去做完美父母。書中有一個觀點,小孩如果生在完全幸福的家庭裏面,父母從不吵架,堪稱絕對完美。而這樣的小孩會不會少了點創造自己生命的活力呢。每個人在接受身份轉換的接受度不一樣,有的順應歷史生理自然,有的則需要很大的勇氣去承擔。不做完美父母的另一個角度也許是,孩子面對自己生命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改善創造,這份鮮活的缺陷也許比完美父母創造的路徑更有魅力吧。

婚姻關係中的獨立性

劉若英和老公的書房是分開的,一個在這頭,一個在對角線的那頭,互相不打擾。她提到這種生活方式的時候忽然想到以前的一個同事,因爲未婚夫喜歡打遊戲,而選擇分手的故事。我們設想未婚夫只是打遊戲娛樂而不沉溺,那還需要分手麼?所以引出一個問題,在婚姻關係中,保有各自的獨立性是否是非常有必要的呢。顯然,我很贊同作者的相處方式,我相信有獨處能力人才會有相處的能力。如果兩者的關係太緊,就跟彈簧一樣,必然會反彈亦或者失去本有的彈性。婚姻必然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因爲信任而能坦然,因爲坦然纔不會因爲各自的角落而猜疑。

也許持有獨立性的婚姻對象,纔會有婚姻保鮮的一種意外收穫,互相成長的吸引力吧。


03

這本意外不錯的書,也帶給我很多意外的收穫。當你開始站在另一個角度去考慮與自己的相處,與他人的磨合的時候,很多問題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矛盾、不安全感、迷失、身份定位等等負面的情緒或者事情都有其必然的積極一面。就像我們一個人去唱歌、喫飯、看電影一樣,別以爲一個人做這件事情顯得多麼的孤單可憐,誰知道這其實是他最爲珍貴快活的時刻。一個願意從大衆的走向人流中逆向行走是一件多酷的事情。最難能可貴的是,當事人樂在其中,並且選擇了面對自己的時候的一種最舒適的姿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