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1點》背後的《大概率思維》

雖然沒看過《決勝21點》,但有幸先接觸到了男主原型所寫的這本《大概率思維》,本書不是那種自我陶醉的回憶錄,也不是吹噓戰功的自傳,他幾乎是在以科學的角度、概率的角度來看待生活、商業中的一切規律。

不管是進行決策,還是覆盤分析,亦或是你人生中重要時刻的選擇,相信在讀過本書後,你首先會清除掉傳統觀念所帶給你的束縛,讓一些錯誤的概念徹底從你腦中消失,其次懂得科學利用數字進行決策,站在更高的程度看待數據,會讓你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洞見。畢竟,人生其實就是無數次選擇所組成,每天你都在微型的十字路口決定着方向,是直線走到盡頭,還是換個方向重新出發,讓“概率”告訴你把。

一、爲什麼21點是最佳實踐

本書作者馬凱文,是麻省理工的華裔神童,而其更爲著名的是參與了21點實驗室,並且在幾年的時間內以“團隊作案”的形式在美國各大賭場的21點賭桌上贏得了600萬美元。注意,這裏是MIT的高材生們在進行一場社會實驗,而不是老千們用精湛的“賭樹”show hand的故事,這是一場衆籌般的投資,團隊中的每個人即是“天使投資人”,又在團隊行動中根據自己的優勢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就靠着這樣的啓動資金以及默契的團隊配合,一次成功的試驗+成功的高回報投資項目就這樣誕生。那麼爲什麼他們要在賭場衆多的項目中,選擇21點呢?原因只有一個:通過分析、統計學,玩家可以建立模型來使自己獲得相對於莊家的有利優勢。

爲什麼不是賭場羅盤?爲什麼不是篩子游戲?大概是因爲這些類型的遊戲毫無規律性,也無法從中探尋任何可以獲勝的規律,拼運氣的遊戲可能不太適合MIT的團隊。那麼除21點外的其他撲克遊戲呢?馬凱文們簡單研究就發現決定這類遊戲勝負的因素太過複雜,不單單是純概率統計問題,還要考慮到你的對手,因爲對手可不只是賭場這個莊家,與你一同娛樂的玩家都是競爭對手。而21點,天生就是屬於馬凱文團隊的獲利的遊戲,牌僅僅依靠點數決勝負,而你的對手又只有賭場這個莊家,所以催生了無數的數牌客光顧各大賭場,而其中的佼佼者,又經常被賭場拉黑,甚至是遭到了生命威脅。

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場數字遊戲,而在每時每刻你都需要決策,因爲有時候一個貪心的錯誤決定很可能斷送自己的生命。你需要時刻清醒的大腦,來避免周圍所有人“愚蠢慫恿”的干擾;你需要驚人的記憶力,對場上已經發過的牌心中有數;你需要精湛的演技,好在合適的時間合理入局,又不讓人看出你和隊友之間的關係;你需要保持警惕,不能讓勝利衝昏了大腦而持續贏錢,有時候這樣會惹惱了背後的莊家。600萬並不是90分鐘電影那樣探手一揮就得到,而是數千個小時訓練的汗水鑄造的。

二、謬誤與偏差

從賭場的21點到生活、商業、體育中的種種,或許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將取勝的準則推廣,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看到大多數人經常犯的錯誤:

1. 賭徒謬誤,錯誤的關聯過去

當輪盤遊戲中過去12局的記錄都是紅色,你是否也篤定下一次一定是黑色呢?如果你信心滿滿的將籌碼押向了黑色,那麼對不起,有一半的可能你會輸掉這筆錢。對於學過概率論的同學都知道,獨立事件的概率是互不影響的,前12局的結果,甚至是前100局的結果,和你本局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你的籌碼賭的並不是連續13局不能是紅,而就是本局的結果。而這裏的歷史記錄明顯是賭場給各位腦子不清楚的賭徒設置的迷魂陣,在獨立事件上,過去如何與未來無關。

2. 證實性偏差

簡單來說,證實性偏差就算你只看到了關於支持某種結論的個例,就推斷出這個結論一定正確,而忽略了從個例的反面去思考。21點賭局中典型的案例就是一個玩家拿牌的決定,讓他拿走了原本屬於你的好牌,如果你因爲他的決定而抱怨自己無法拿到那張牌,這就是典型的證實性偏差。我們所聽到的絕大多數陰謀論都屬於這個偏差,安然公司的崩塌也多多少少與公司總裁的證實性偏差傾向有關,在此就不展開講了。

3. 選擇性偏差

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戰期間美軍觀察返回大本營的飛機彈孔分佈,而決定加固那些位置。顯然,這裏被忽略的樣本是已經擊落的飛機,而這些樣本恐怕纔是最終決策應該重點考慮的,最終錯誤的選擇必然導致錯誤的結論和決策。所以在商業領域中,我們必須要審視自己所選擇的數據樣本,是否只是正確範圍的一部分,同時,審視數據之間是相關還是因果,這一點至關重要。

4. “損失規避”陷阱

“損失規避”這種認知偏差存在於我們很多人的潛意識中,它指的是潛在的損傷對於人們的影響高於同等價值的收益對人們的影響。這種認知偏差主要體現在人們的保守行爲,即使面對機會更大的收益,在一定潛在的損失概率面前,很多人還是不敢貿然行爲。

三、一切從提問開始

合適的問題意味着正確的決策框架,合理提問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良好開端。當我們選擇了合適的數據樣本後,我們必須首先問自己:你希望實現什麼?其次是問題的範圍,分析決策時需要考慮什麼、排除什麼。然後是視角,你在指定決策的視角以及其他人可能有的視角。提出問題後,拆解你問題的要素(進一步提出很多分支問題),然後建立決策樹。

然而並不是每次你都能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我們這個時候就需要從數字入手:向數字提問。利用你擁有的數據樣本,提出一系列問題,然後挖掘數字背後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提問同樣是一種健康的企業文化,這個時代並不缺乏解決問題的人,更缺的是提出合適問題的人,可以說提問和解決問題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啓發人們開啓創造性思維,從而解決衆多難題。

四、正確利用數字

數字的真正力量在於它可以簡潔地表示各種信息,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可以簡單的用數字來表達,你在簡化模型之前必須考慮問題的重點到底是什麼,如果是一件背後因素複雜的事情,那麼你必須將各種獨立的因素拆解,才能用單純的數字去解讀。

而很多僞統計學卻剛好相反,他們利用數字作爲迷惑人心的工具,統計學對於這些僞專家通常只是將一些可能偏離事實的數字通過一定僞裝組合成一個統計量,而對外卻宣傳是科學的基於事實的統計量,這樣的數字不但偏離事實,還會對民衆有一定干擾作用,居民消費指數通常就是這樣被操縱的,其政治目的遠大於統計事實。

而如何避免僞統計量呢?作者爲我們指出了四大原則:

1. 統計量應該基於某種客觀測量

2. 統計量應該很容易理解,至少是以簡單的方式呈現

3. 統計量不應該受操縱

4. 真正的統計量不是僅僅測量容易測量的事情,而是測量有用的事情


五、理解波動性,長期眼光與堅持對統計的信念

投資於21點,和很多長線投資一樣,都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輕鬆套利的。要知道即使是最優秀的21點玩家,其通過計算、和隊友配合能夠帶來的相對莊家優勢也只不過是2-3%,這並不意味着你能連續獲勝,而意味着你投資100刀,大概率只能獲取2-3%的利潤,有時甚至是有虧損。這種相對優勢是基於長期的投入,因爲只有將時間、次數拉長後,才能消除平衡一定的波動性,這裏理解波動性很重要,你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爲運氣,或者用正態分佈的角度來看,總有一定機率會遇到異常的數值。如果因爲連續的輸幾局,就對策略放棄,那麼基本你是不適合這種長期玩法的。

有時候你的決定都是基於合理的推理,但結果卻常常不理想,這裏其實隱含着一個道理:決定和結果雖然有很大的關聯,但仍然是不同的實體。決定的質量可以通過做出決定時使用的邏輯和信息來評估,長期來看,如果一個人總是做出很好的決定,他通常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結果,但是注意這裏是長期,某些個例不足以說明任何問題,這需要很大的樣本集合。

這裏不得不提到風險管理,對於數牌客而言不僅僅是資金上的風險,還有一些場外因素也是需要考慮的。作者所在的21點團隊一直遵循着“相對優勢大,投注就大;相對優勢小,投注就小”的原則,並且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優化資金的策略,包括對賭場的選擇,當團隊所有人恪守這個不斷優化的策略原則時,600萬的收益纔會如期而至。

六、真正科學的“直覺”

當推理運算時間範圍縮小到幾秒間,恐怕嚴謹科學的推理過程是不可能了,但這並不意味着無腦的直覺很有用。當我們看到各個領域的天才在瞬間憑直覺做出的決定而獲得完美結局的時候,我們其實沒有看到他們在這決策背後的長期訓練,運動員長期的訓練所產生的肌肉記憶直覺,商業人員在長期的實踐操作和數據分析中形成的直覺,這些直覺本質上都是有數據支持的,都是由數據驅動的無意識決定。這種直覺不是“獨立於任何推理過程的,對於真相和事實的直接感知”,而是“獨立於任何書面推理過程的,對於真相和事實的感知”。沒有一個成功者是不在進行任何推理的情況下制定決策的,如果你觀察某些成功人士,不管他是運動員、賭徒還是商業人士,你都會發現,數據在它的決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想這本書對於我,一個Saas產品經理而言,更重要的是清晰認識到了很多思維誤區,通過聯繫日常工作中的所犯的錯誤,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很快清晰的浮出水面。而跳出工作而言,我意識到我人生中幾次重要的決策(選擇中學、選擇大學、選擇領域、選擇工作),不管正確與否,背後多多少少都是基於一定數據的,正確的選擇或許來源於之前長期的數據、認知積累,而錯誤的決定也通常與不足的數據積累、缺乏正確的決策框架有關,可能是我對自己沒有提過合適的問題,導致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其實沒有定義清晰。

我們現在都知道數據的價值,而本書就告訴我們數據真正的實用價值,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合理運用它們在各個領域,比數據本身跟重要的是運用方式、決策框架,如果底層骨架不對,那麼搭建起來的身軀必然不會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線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