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到底該怎麼活?

我始終避免談到關於生活、人生的問題,因爲這是一個實在過於龐大,過於複雜的問題,在無數著作面前的我若是一番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難免有班門弄斧的嫌疑。何況我實在也算不上歷盡千帆或思想深邃的那些哲人,所以我很少去說,去告訴別人該怎麼生活。說到底我也只是個半大不小的黃毛丫頭,文筆依然免不了幼稚和理想化。可是最近發生了太多事,讓我忍不住想去記錄下,我對於生活和自我的看法。

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一直都是一個格外靦腆、內向的人。我清晰地記得在還是幼兒園的時候,那一天老師和我們一起做遊戲,一個小朋友坐在最前面,然後所有人以他爲一個圓圈,都去學他的動作。我在底下看他發號施令的模樣無比羨慕,於是也舉手想要上去。可是當我真的坐在那個位置上時,我卻感到一陣無措。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彷彿在審判我。我呆若木雞,一個字都說不出來,那種懵懂的緊張和隱隱的害怕抓住了我。後來我聽到一首歌,那幾句歌詞描寫的正中我心臟:“觀衆一多他會緊張,觀衆一少他又會彷徨。”

然而從小到大,我在我媽的示意下參加了不少活動,類似於演講之類,都是想讓我在大家面前多展示展示,鍛鍊自己。我明白我媽的好意,於是在能夠爭取的情況下我都儘量去參與了。老實說那時候的成績還不錯,基本上都能抱着一等獎二等獎回家。可是大量的鍛鍊並沒有打消我心中對於上臺的恐懼,我依舊害怕,那種恐懼貫穿着每一次始終。


所以我經常思索,我們這一生,到底該怎麼活,到底爲了誰活?我是應該選擇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還是成爲別人希望我變成的模樣?

我每每苦惱時,都能聽到好多人對我說,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要遵從自己的本心,只要開心就好云云。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想開心啊,都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可是我們真的可以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嗎?如果當所有人都說你不對,你真的可以做到義無反顧地與全世界對立嗎?也許有人可以做到,可是我不行。我在意別人的看法,在乎別人的眼光,會因爲別人不經心的話耿耿於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我學不來,因爲我遇見的優秀的人讓我向往,讓我想要成爲像他們一樣的人。所以我想要別人的認可,想要世界的承認。可我這樣的生活方式似乎也沒有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態度?總能聽到有人說誰誰誰的三觀不正,誰誰誰的價值觀有問題。私以爲批判的人並沒有這樣的權利,因爲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多樣化,是一個精彩的社會——求同存異,兼收幷蓄。真正主流的價值觀應該是什麼具體的模樣呢?誰能說清?

有一天晚上和我媽縮在沙發上一起看《我家那閨女》,恰好看到了很喜歡的papi醬(姜逸磊)和焦俊豔就着婚姻與自我的問題在討論。就好比父母輩的總希望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安安穩穩結婚生子,天倫之樂。而新時代的年輕人,卻把自我價值看得最高,而不願意在年紀與世俗面前低頭將就。父母沒有錯,因爲他們渴望兒女獲得安穩的幸福;兒女也沒有錯,因爲他們愛自己並且不願意辜負自己。隔天,papi醬的價值觀上了熱搜,引發了一波討論,也有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訴說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主流價值觀,而是在合法合情的基礎上,許多不同的價值觀,讓他們交匯碰撞在一起。我們不該爲誰而活,我們不該去把生活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內向的人自有他適合的領域,外向的人也自有他發揮的地方,如果強求,也許並不能得到好的結果。但這並不意味着不能去嘗試,並不意味着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裏就好。因爲儘管家裏,或是寢室裏是最舒服的地方,可是如果不去看別的風景,如果只待在自己最舒服的地方,是會腐爛的。這種腐爛肉眼看不見,卻能一點點侵蝕你的精神,直到讓20歲的人看起來一副行屍走肉的模樣。

“有些人25歲就死了,直到75歲才埋。而我不願這樣。”

以前網上有句話說,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這話有幾分道理,因爲人活一世,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終究都是要受累的。窮人有煩惱富人亦有煩惱,只是內容不一樣罷了。我只是淺淺地說說我自己的情況,我對於生活的態度。至於怎麼生活這個問題,還是留待給每一個人慢慢在人生中琢磨吧。我不是導師也不是大師,信口胡謅是小事,誤人子弟可是大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