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開機過程

系統開機過程
  首先,按下電源時開始上電自檢即POST,是根據主板上CMOS中
的BIOS檢查周邊的硬件設備的健康狀況,如:主板,內存,
顯卡,CPU等。
  若正常,BIOS開始初始化,在BIOS裏有啓動次序,就是說在
系統啓動時先啓動哪些有一定的優先級,是根據BOOT SEQ
判定,然後加載對應存儲設備的MBR。
  硬盤上第0磁盤的一個扇區被稱爲RMB,MBR裏面最重要的是
bootloader,它是一段程序很小446個字節,但在Linux裏開機
引導界面還有圖形還可以引導很多操作系統,那是因爲MBR分
成三段,bootloader僅放第一個段,第一段什麼也不做只用
引導第二段,在系統啓動時bootloader默認會找到標識活動
分區的那個分區加載操作系統的內核,如果加載的到就把內核
讀到內存中,在內存中展開並讓它運行起來,內核加載後就開
始內核的初始化Kernel initalization,內核會在物理內存中
展開並運行起來。
  若完成後bootloader把權利交給內核,此時內核就擁有整
個系統的控制權利,內核獲得控制權後加載外圍設備的驅動並
進行初始化,但內核很小,固化的驅動很少,但磁盤啓動是必
不可少的,然後以只讀的方式加載根文件系統,內核加載後
運行的第一個程序是/sbin/init,該文件會讀取/etc/inittab
文件,並依據此文件來初始化工作。
  /etc/inittab文件最主要的作用是設定Linux的運行級別,
有7個運行級別,
  0:關機
  1:單用戶模式,不需要輸入賬戶密碼,直接登錄root用戶,
很多服務不啓用,一般用於修復,維護模式,一般用S或或
single標識
  2:多用戶模式,不啓動文件服務
  3:完全多用戶模式,正常模式,默認非圖形界面,可用作
默認級別
  4:預留,沒有被使用
  5:完全多用戶模式,正常模式,啓動圖形界面Xil
  6:重啓reboot
  在等級設定完成之後,Linux系統執行第一個用戶層文件
/etc/rc.d/rc.sysinit腳本程序,它可以設定網絡配置,設定
/proc,啓動/swap分區等,所有的啓動流程都有。/etc/rc.d/rc
會利用/etc/rc.d/rc[0-6].d/目錄下所有腳本啓動或停止服務,
K表示kill,S表示start,數字越小優先級越高
/etc/rc.local(/etc/rc.d/rc.local)提醒用戶這是最後一個
運行的腳本,例改變主機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