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参加一次展会?

每年跟求职高峰期一样,市场部会提前规划展会预算,争取在一年中的高峰期,通过布展、参展的形式展现品牌的形象或者通过这种渠道获客。

以往我对展会更多的认识是花钱去现场布展、论坛、演讲的形式,在现场起到一定的品牌曝光,再者就是在线上有一定的推广引流。总的来讲,一场展会的行为,更多的是品牌曝光为主。

自从来到新公司后,这是第一次花钱去参加一个新零售相关的展会。在确定是否参加这场会议之前,我找办展方要到最新的参会名单,给到销售总监,确定是一场目标客户非常多的精准展会。于是,找老板商量申请费用参展。

按部就班的按照以往的工作方式,准备物料、对接办展方、确认参会人员等。以往参展,我们安排的更多的是销售、技术、产品总监等,基本是以演讲、论坛、介绍产品的方式完成展会的事情。

这次的展会由于是销售总监安排,所以市场的角色全然是辅助,不过因为这次的活动,刷新了很多关于参展的看法。

一场战前的准备

由于展会是1天半,销售总监提前将不同的团队中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取参会人员名单。然后根据现场的会场布置,提前规划安排重点获客区域。最重点的战前准备便是,第二天必须提前到会场。这场活动的局就这样提前布好。

一天半的热火战场

都说销售是企业最有狼性的群体,没有长时间段共事,真的体会不到。在现场的一天半里,他们的狼性热情,让工作了几年的自己如坐针毡。

从会前开始,销售用鹰眼观察谁是大咖,谁是目标客户,趁着休息、方便的时候跟对方以最快的速度介绍自己,让对方愿意认识自己并交换名片或者通过微信。

第一天上午的会场一直延迟到快下午才结束,这期间我们吃了午饭,让销售轮流吃饭,都拒绝,他们拿着公司的宣传册一直守候在会议室门口,直到所有人散场。

战后的余温

会展结束后,大家将名单整理筛选,按照各自的喜好规则开始一点点的电话预约建立客情联系。一周一周的提前规划拜访、出差。

一直认为展会是以市场为主,一开始被销售夺权很不适应,但真的以另一种角度观察看待,市场有很多工作的角度需要融合。

参加这次展会后,我开始怀疑以前的工作方式、参展目的是不是都不对呢?

一个企业的生存,靠的是成交所提供的养分,而生产养分的第一责任人便是销售。在互联网时代,以往的传统市场部门是不是已经开始在有些公司里面可有可无,所谓的市场营销还不如直接的成交,而品牌的沉淀是不是不用过于提前的去考虑,生存才是第一线的问题呢。

当然,站在另一个角度,一个人的成长,不光是生存,必然伴随着人格、品性、德性等的培养。企业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第一要素是生存,但其他问题同样重要。

只是对于一个已经发展了十年的公司来讲,这种狼性的单纯生存法则是不是一直可以适用。

我也不知道。

对于目前的工作来讲,怎么去配合销售去获取更多的销售线索是最现实的工作内容。销售为导向的公司,市场必然是甲方中的乙方。

微信公众号:市场儿/shichanger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