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fall》:你的人生在開始時就已經宣告結束了

有的人在生活,有的人只是活着……

這句話常常被人們用來勉勵自己,一定要在嘈雜無趣的塵世裏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但現實卻是,僅僅活着,就已經耗盡了所有的氣力……

一名滿臉鬍渣、髮量稀少的中年男子面無表情地在樓頂上澆花,一塊香蕉皮佷刻意地躺在他的面前。

不出所料,男子踩到了香蕉皮,滑到了樓頂邊緣處,眼看就要掉下去了……

男子努力地保持着平衡,漸漸站穩了,他欣慰地舒了一口氣,結果……

一隻蝴蝶佷刻意地落在了他的手臂上,然後他掉了下去……

前面所有的鋪墊都是爲了這個最終結果——男子的壽命已盡,該死了。

所以,暫時先不用去管那些太過刻意的細節。

男子在下落的過程中,伴隨着歡快的音樂,他的人生膠捲開始回放……

原來,眼前這個鬍子拉碴、禿頂、頹廢的老男人,曾經也是個天真可愛的孩子……

塗鴉,騎自行車,玩機器人,打球,散步,遛狗,騎馬,扮成蝙蝠俠,踢足球,輪滑……

和朋友一起出去郊遊,參加各種比賽,拿着獎盃獎牌站在領獎臺上,過生日,吃蛋糕,交女朋友,談戀愛……


原來,這個一臉生無可戀的老男人的過去,曾經那麼精彩……

每天無憂無慮,盡情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嘗試着各種新鮮事物,笑容一直掛在臉上……

後來,他結婚了,嘗試了很多不同的工作,如收銀員,如咖啡廳服務員……

再後來,他有了固定的工作,衣服變得光鮮亮麗,成爲了一個體面的上班族。

他坐在了一張放着一摞材料的桌子前。

從這一刻開始,你會發現,時間在一年一年地流失,但畫面卻不像之前那樣飛速變化。

一切都沒了變化。

除了左上角的日曆,一頁一頁地減少;

除了桌上的文件由多變少,由少變多,基本不變;

除了男子嘴角的弧度一年年變彎;

除了男子的髮量一年年變少,最終禿頂;

除了男子的眼睛一年年越來越空洞;

除了男子由儀表堂堂變得越來越不修邊幅;

除了男子臉上的皺紋逐漸增多……

然後,他變成了我們在開頭看到的那個樣子——邋遢,頹廢,了無生趣……

是什麼造成了他現在這個樣子?

是婚姻嗎?是工作嗎?是社會嗎?

如果你在看這段短片時,將播放速度放到最慢,你會發現很多玄機。

比如,男子一直有一個固定愛好,結婚後也在堅持;

男子婚後依然持續着之前的那些快樂,去滑雪,騎車,兜風……

男子婚後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工作,像收銀員、服務員……

但當他穿上一身筆挺的西裝時,當他坐在辦公桌前時,他的人生開始定格。

愛好不見了,快樂不見了,人生的諸多變化都不見了。

造成男子人生悲劇的,正是“不變”。

因爲“不變”,而後的人生彷彿定格的畫面,猶如一灣死水,再也瞧不見任何的波瀾。

偶爾有幾絲漣漪——男子受不了當下的生活狀態,幾次痛哭,但哭完後,又再次爬起來,再哭,再爬起來,最終,男子眼睛裏的光也死了。

有些人在解讀這部短片時認爲,人不應該只顧工作,工作會消磨掉人所有的激情和熱情。

對,但不完全對。

人生有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人不能一直做無憂無慮的孩子,總有一天,人要踏入社會,開始揹負各種各樣的壓力。

工作本身沒有錯,每個人都需要工作,以此來維繫自己和社會的聯繫,維持自己以後的生活。

但問題在於,不能讓工作成爲人生的全部,更不能讓工作扼殺了人所有的靈性。

現在的你,是否和我一樣,和沉默的大多數一樣,拿着微薄的工資,做着一份一眼望到終老的工作。

每日兢兢業業地工作,朝五晚九,一次次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完成規定的任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地老去?是否在累到極致時痛哭一場,哭完後,抹抹眼淚,再次工作了起來?

誰不渴望詩和遠方?誰不渴望提升生活質量?但我們僅僅“苟且”地活着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那麼,一直這樣下去嗎?一直苟延殘喘嗎?

請記住,工作是生活的保障,但不是要以生活爲祭品。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在你每日“苟且”的日子裏,試着拾起你曾經的愛好,拾起你曾經喜愛的東西,讓它們慢慢地,一點一點裝扮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開始有變化,而不是停滯不前,靜止不變。

細心的觀衆會發現,整部影片都是黑白相間的,但有兩樣東西是彩色的,鮮亮的黃色,就是香蕉皮和蝴蝶——它們都是導致男子死亡的重要因素。

男子在看完自己的人生歷程後,點上一支菸,換了個舒服的姿勢,等待着死亡的降臨。

對於男子來說,他已經看到了自己以後的樣子——依舊是馬不停蹄、日復一日地工作着,痛苦着。與其這樣,還不如去迎接死亡,終止這樣的痛苦,然後投胎後,再開啓一段新的人生。

亮色的蝴蝶和香蕉皮,雖然導致了男子的死亡,但也將男子的人生導向了新的開始。

所以,請你從這一刻開始,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點變化,讓這些或許微不足道的變化,一點點裝飾你的生活,繼而改變你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