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懷疑別人,就怎麼說服別人

有人告訴我:“鼻涕其實是可以吃的。”


我的反應是:


他不緊不慢接着說道:“因爲鼻腔和食道相通的,少部分鼻涕,留在了鼻腔裏,而大部分,都被你嚥下去了”


我的反應是:


看着我變化的表情,他微微一笑,使出了致命一擊:“其實人的鼻腔每時每刻都在生產鼻涕,每天總共約 1000 ml,差不多就是兩個礦泉水瓶。”


我的反應是:你他喵的還給出了數據啊!


 我是這麼被說服的 

回想一下,當你聽到一個不是很熟悉的觀點時,你是怎麼想的?


當聽到一個不是很熟悉的觀點,我的第一反應是:你憑什麼這麼說?


如果對方給出了理由,我會想:但是你這只是紙上談兵,不一定有效。


如果對方再給出一些例子佐證, 有時我就會接受他的觀點了。


觀點、理由、案例,這個表達順序很符合我們的思維模式,正是說服力的重要組成。


 PREP模型 

PREP模型就是將這3點整合爲總分總的形式,在各種表達觀點的場合都能使用,非常百搭。


P代表Point,即觀點;

R代表Reason,即理由;

E代表Example,即案例;

最後一個P同樣是Point,再次強調觀點。


PREP模型最常見的是開門見山的表達模式,一開頭就亮出觀點。例如“我認爲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類。”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引出你的觀點。之前一篇文章裏,老黑介紹過如何做引人注目的開場白。可以用故事、提問、數據等方式表達觀點。


一句話的核心觀點之後,是一段話的理論解釋或者一個巧妙的比喻,理論解釋不要太複雜,應該有針對性,然後接上幾份詳盡的案例,作爲論據的主要組成部分,支撐觀點。


最後,需要有一個“壓得住”的結尾,重複觀點。


 內向是缺陷嗎? 

舉個例子,你要做一場關於性格解說的演示。


觀點(Point)是:“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爲了讓觀點更可信,給出理由(Reason):“內向還是外向,是和神經過程的興奮和抑制相關聯的,是由基因決定的。每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內向者也可以有一些優良品質。”


每一個觀點至少要有一個案例(Example)佐證:“內向者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不易受社交活動干擾。愛因斯坦、沃倫·巴菲特、斯皮爾伯格、村上春樹等人,據說都是內向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內向的人不失耀眼光芒。”


再次重複觀點(Point):“大量的研究已證實了,內向者並不一定會比外向者差。”


 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嗎? 

PREP的表達結構不僅可以用在演講演示中,在需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日常場合、辯論場合也十分適用。


如果有人說:“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就是一個看臉的社會!


可以這樣反駁他,觀點(Point):“我承認臉是重要的,但這並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


理由(Reason):“我們會發現臉和其它因素相比,是最容易提升的一個。”


案例(Example):“我原來是個單眼皮,我媽就覺得雙眼皮比較好看。那現在有這種醫學技術。我就說實話,我就割了個雙眼皮,很快就康復了。你可以一天整成個美女,但你不能一天讀成林徽因。”


再此重複觀點(Point):“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臉好像沒那麼重要了。”


上例是在一檔辯論節目中辯手說的話,是不是暗含了PREP模型,用自身作案例十分有說服力。


 分手應該當面說嗎? 

當你發現了這種表達模式,就會發現它隨處可見。再來看個例子,這是蔡康永的一段話:


觀點(Point):“分手應該當面說。


理由(Reason):“難道只有戀愛時候應該在一起,分手的時候就不應該給別人一個交代嗎?”


案例(Example):“《甄嬛傳》76集,你陪她成長76個小時,然後它說第76個小時的時候,我們會告訴你甄嬛真正的命運是什麼。你摩拳擦掌,充滿期待,我陪了你75個小時了,第76個小時,我總要知道你的人生邁向何處吧。第76個小時,你收到一條短信:甄嬛從此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


再次強調觀點:“你要用短信跟我分手,你前面75個小時都用短信來傳劇情好了!”


 怎麼懷疑別人的,就怎麼說服別人 

觀點、理由、案例相輔相成,缺少理由則浮於淺表,缺少案例則枯燥乏味,最可怕的是缺少觀點:都不知道你想說什麼!


本文老黑介紹了一種常用的表達結構:PREP。

那麼問題來了,你發現了本文也是PREP結構了嗎?




黑白間設計工作室

致力於在美與實用間尋找平衡

讓設計變得簡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