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人的潛能很大,保持超越昨天的自己

【《奇特的一生》·Day88·他爲什麼有那麼多時間(1)】

這是“崔律精時力之100天挑戰《奇特的一生》閱讀”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30日。

一、原文:

P228

超越自己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以柳比歇夫爲例來判斷,不僅在緊急的情況下,而且在所有的情況下,人都可以超越通常的可能性來工作。

對於人的潛力,研究得還很不夠。

我考慮這一個問題和考慮自己的一生,還是第一次。我力求從第三者的立場來考慮自己,把我作爲本書讀者來考慮,因爲這樣好像顯得輕鬆一點。

作者深信,人們將來不會理解爲什麼20世紀末的人這麼不善於生活,這麼不善於使用自己的機體,甚至還不如自己的祖先。

隨着對柳比歇夫文檔的研究不斷深入,作者情不自禁地回顧了自己——結果深信,他幾乎以“低於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這是可悲的,但是作者至今還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滿意。

其他方面且不談,在繁忙這一點上,作者這一代人也好,較年輕的幾代人也好,都並未顧惜自己。白天上工廠,晚上上大學;他們又是函授生,又是夜校學生,又是校外考生 59 ;他們勤勤懇懇、毫無保留地使出自己渾身的勁頭。

但只要作者不帶任何情緒對比一下事實,那他就能看得很清楚,柳比歇夫在這同樣的50年中,比作者多讀了多少書,多去了多少次劇場,多聽了多少場音樂,多寫了多少東西,多幹了多少事。與此同時,他對周圍發生的一切,要比作者理解的好得多,領悟的深得多。

在這一意義上,完全可以把加繆 60 的“生活就是透闢地理解”這句話應用到柳比歇夫身上。

二、我的閱讀日誌:

作者想要證明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潛能有多大?他將自己比作本書的讀者,以此來對比作者本身和柳比歇夫。

通過對比發現,看起來不善於使用自己機體的柳翁,比作者多讀了多少書,多去了多少次劇場,多聽了多少場音樂,多寫了多少東西,多幹了多少事。與此同時,他對周圍發生的一切,要比作者理解的好得多,領悟的深得多。

這樣一個舉例是對他證明人的潛能,“不斷超越自己所產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的生動例證。

我的感悟:

誠如柳甕,匆匆又短暫的一段人生,大抵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麼,只需要向自己證明,原來我可以做到這樣的自己!

不斷挑戰自己的潛能,不斷超越原來的自己,這是履行一生的使命重要的內在驅動力吧。

柳翁藉助於時間統計法,將每一天的時間和任務,按照時間,精力和效率的章法編串起來,每一天看起來如此刻板雷同,但不論是從道德修養還是科研深度,比起昨天的自己,都已是千山萬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