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雜說》潔靜精微 三易 三原則

潔靜精微

現在我們先說古人對《易經》的看法。《禮記》的《五經解》中,提到《易經》這⻔學問時說:“潔靜精微,易教也。”據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以後所作的結論,對《易經》的評語。“潔靜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含義卻是很廣。“潔靜”包括了宗教的、哲學的含義,也就是說學了《易經》,他的心理、思想、情緒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會非常寧靜,澄潔。“精微”兩字則是科學的,是無比的細密精確,所以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我常常告訴年輕的同學們:“晚上不要讀《易經》。”不是因爲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怪都怕《易經》。有的人生了重病,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把⻤趕跑,又說《易經》一讀,⻤神聽到了都不安,所以夜裏不讀《易經》。而我最初也很喜歡夜裏讀《易經》,可是一讀,就完了。以後我也就不敢讀了,因爲夜間一讀《易經》,一夜都不能睡覺,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生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髮現問題,不斷尋找答案,不斷髮現新的道理,越研究越沒完,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爲什麼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因爲研究《易經》需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潔靜精微”,這是孔子對於《易經》的評價,有如此之嚴重。

但是在《五經解》中,對《易經》也有反面的批評,怎麼說呢?它說《易經》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就是一個“賊”字。學了《易經》的人,如不走正路,旁⻔左道,就賊頭賊腦,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鵝毛扇,⻤頭⻤腦地扇動別人來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最好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創業時的“祕書⻓”,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爲將相。”不學《易經》的人,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推崇《易經》有如此的重要。

我們知道了這些以後,至少可以鼓勵自己,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部書,到底畫的是些什麼名堂?非要弄個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認爲房子對面有一個什麼煞,就到街上買一個八卦回來,在⻔口一掛,好像就可以保險了,這中間究竟有什麼作用?有沒有這種作用?

三易

易學的重要有如此,我們該怎樣去研究它呢?大家要注意,各位手邊的《易經集註》,只是中國《易經》學問的一部分。這本書名《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的心得記錄。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纔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我們手邊所持的《易》,總稱爲“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先後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帝時代的《易》爲《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裏,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爲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江湖”中人所講的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本身這⻔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第一

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裏,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爲什麼不學易不能爲將相的道理了。

(2)簡易第二

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裏產生了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我常常跟朋友們講,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得很平常,很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裏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發生的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予以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無時不變,儘管變的法則極其複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卻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那個“它”是永遠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