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雜說》理、象、數  玩索而有得 卦與八卦

理、象、數

這些基本原則要先記住,才能研究《易經》,現在先解釋這三個字。

根據《易經》的觀點看宇宙的萬事萬物——人生也好,情緒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以我們現代的觀念而言,理是屬於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象,又一定有它的數。譬如這個錄音帶,是錄音用的,它能錄音,其中有很多理,錄音帶的樣子、大小以及它還會放出聲音,就是它的象;這卷錄音帶,若干分鐘可以錄完,有若干⻓,若干寬,這就是它的數。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數。

所以研究《易經》的學問,有些人以“理”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象”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數”去解釋《易經》。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數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這是必然的過程,譬如我們舉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搖擺,這就是一個象;而左右搖擺了多少度,多少秒鐘搖擺一次,就有它的數;爲什麼要搖擺,就有它的理——是我爲了使大家更具體瞭解《易經》理、象、數的道理所做的動作。所以《易經》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內。人處在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不停地在變,只要發生了變,便包含了它的理、象、數。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就會知道這事物的變,每個現象,到了一定的數,一定會變,爲什麼會變,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這些,就萬事通達了。理、象、數通了,就能知變、通、達,萬事前知了。

我常常告訴同學,最好不要去鑽研《易》這⻔學問,如果鑽進去了,會同我一樣,爬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學,也最好只學一半。如果真把《易經》學通了,做人就沒有味道了。譬如要出⻔了,因爲《易》學通了,知道這次出⻔會跌倒,於是不出⻔了,一步都懶得動了。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味道?何必去學?所以我說學《易》最好只學一半,覺得奧妙無窮,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蠻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個坑,會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於是不走了。可⻅學通了《易經》非常乏味,何必去學?話雖這麼說,但學《易》真的通了,哪裏還用來講《易經》;我現在還來講《易經》,可⻅就是半吊子,還不通。像我這樣不通的人,在這裏吹這些東西,或許可以幫大家摸摸這條路;如果有位真通《易》的人,知道我在這裏研究《易經》,覺得盲目得太可憐了,也許會同情我們,高興來帶帶路,也說不定。

玩索而有得

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經》,有一個法則要把握住,這個法則就在手邊這本書上,孔子研究了《易經》以後說出來的。他這句話很妙,他說:“玩索而有得。”學《易經》最好用打麻將的方式來學它,如果把八卦刻在麻將牌上,摸起來就趣味無窮了。孔子教我們念別的書,都是要持嚴肅的態度,唯有教我們學《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它。我年輕時讀《易經》,老師硬叫背,痛苦之至,問他這些話是什麼道理,他也不講,大概他也沒弄清楚,只認識書上的文字。自己後來年紀大了,慢慢摸這個東西,就發現需要玩了,最初用象棋子,畫上八卦排來排去,後來乾脆改用麻將牌。現在一直想改用電腦,可惜沒有時間去研究製作,最好能像科學館的天文儀一樣來玩,所以《易經》要“玩索而有得”。要玩什麼?玩卦。

卦與八卦

什麼叫作卦?古人解釋:“卦者掛也。”等於沒有解釋。實際上是說,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個東西,這八個東西的現象掛出來,就是八卦。這個宇宙就是一本《易經》,宇宙的現象都掛在那裏,現在我們先了解它的原理。

第一個乾卦代表天,我們仰頭一看,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天一定在頭頂的。

坤卦是地,人類是地球的文化,地總是踩在腳底下,這個是地的現象掛在那裏。這兩個符號,代表了時間、空間、宇宙。


在這個天地以內,有兩個大東西,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像球一樣,不斷在轉,所以:離卦代表太陽。
坎卦代表月亮。
這兩個東西不停地旋轉於天地之間,於是有四個卦掛出來了,還有兩個卦是雷、⻛。

震卦代表雷,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觀念,來說明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們認爲宇宙間有這種能,電震動了就是雷,一震動以後,
對面變成氣流了,就是⻛。
巽卦代表⻛,亦即是氣流,氣流震動得太厲害,一摩擦又發電,又迴轉來了,就是“雷⻛相薄”,這是雷⻛兩個卦。
還有兩個卦是:艮卦代表高山、陸地。


兌卦代表海洋、河流。

在宇宙間,除了這八個大現象以外,再找不出第九樣大的東西了,這隻說大的,不說小的,如說小的,西裝亦一卦,灰塵亦一卦,那就多得很,不能再講了。大的現象只有八個,沒有九個,亦不能七個,只有八個卦,而且都是對立的。可是這八個現象,變化起來就大極了,是無窮的,不能窮盡的數字,變化當然也是無窮無盡的。
現在看伏羲八卦方位圖。

這個卦圖以前是不用的,在唐宋以前沒有看⻅過,在宋以後纔出現這個圖。過去研究《易經》,只研究《周易》,研究的人多構成自己的圖案,到宋朝以後,宋版的《易經》始用這裏的圖案,宇宙變化就從這裏來的。其次,我們懂了“卦者掛也”的道理以後,再來看《易經》的卦,不必那麼嚴重,但亦不簡單,要輕鬆地去看。

《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後面是文王八卦方位圖,八個卦排列的位置不同:《說卦傳》:帝出乎震。⻬乎巽。相⻅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伏羲八卦方位圖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圖又名“後天八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