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權力

道德和法律的目的是爲了讓各人在一定的規則範圍內發揮各自的主體能動性,避免激化衝突,讓大家都能正常的生存。爲了道德和法律的有效執行,就需要有一個被公衆認可而且可以代表公衆意願進行執行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權力,這便是公權機構和公權力。可見,公權力產生的基礎是公衆的需要,產生的來源是公衆的意願,產生的目的是爲了維護公衆的利益,絕對不是什麼君權神授。

公權力畢竟需要通過人來執行。找誰來掌管公權力呢?根據公權力的原理,應該是讓能夠遵從公衆意願、有能力處理各種事務、具備公正素質的人來掌管公權力,概括而言,需要具備三種素質,善、明、能。善以生民,時刻以蒼生之生存爲念,凡有利於民生的就做,凡不利於民生的就不做,民生直接關係到民心向背公衆意願;明以懂理,天理人理物理事理,萬事萬物各有其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葉障目,不可因一廢萬,不可照搬硬套,不可脫離實際自以爲是,順天理物理而指導生產,順人理事理而明查人事;能以做事,和平時期精通文治,戰亂時期精通武事,精明能幹,化解困難,保境安民。三者全而皆高,乃聖王之大材,周文王、劉秀堪稱表率。三者全而中等,也堪稱明君,如劉邦、曹操、李世民、趙匡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等開國或中興之主。三者若缺一,必有憾缺,而有災禍。以東西兩晉時期之亂爲例,司馬皇室一脈,以明、能奪權,而善性不足,八王互殺,導致天下大亂,五胡趁機亂華。匈奴劉淵羯人石勒,以軍事坐霸,不善而濫殺,少明而治亂,不辨忠奸,最後落得個族滅國亡的下場。氐族符堅,大善中明之人,然而嚴重缺乏軍事才能,驅百萬雄兵,卻自亂陣勢,頃刻土崩瓦解。鮮卑慕容垂,仁義大善,通曉軍事,歷經萬險,終成復國大業,然而,晚年不明人事,重用不肖子,一蹶不振。歷朝歷代禍國殃民之時,大位之上也總是不善、不明、不能之人。

公權力的執行,需要相應的組織辦事機構、武裝力量、財力。財力來自分攤到各人的稅收,辦事機構需要相應的能辦事的人才,武裝力量需要兵員和武器。稅收來自公衆,人才來自公衆,兵員和武器來自公衆。顯然,這個公權力,無疑就是人人眼中的至尊至寶,引惹無數人物覬覦,付諸一切智慧,使盡一切手段,古代成王敗寇,現代選賢任才,關乎國計民生戰爭和平,真乃人類各國第一大事,須十分的周全鄭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